您好,欢迎来到512药品信息查询平台

肠癌

肠癌,中医病名。指可能与过食肥甘、霉变食物,或与大肠慢性病变的长期刺激等有关,日久恶变而成,以大便变形或夹有脓血,下腹痛,触及下腹包块为主要表现,发生于肠道的癌病类疾病。本病即西医学所指结肠癌、直肠癌。

主要病因

过食肥甘,食入霉变食物,大肠慢性病变

常见症状

大便变形或夹有脓血,下腹痛,触及下腹包块

相关中医疾病

结肠癌、直肠癌

英文名称

intestinal cancer

检查

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检查

多有不同程度贫血,呈正色素性或低色素性。

2、大便常规

多为稀便、粘液便,常见黑便或肉眼血便,隐血试验常呈持续阳性。

3、血清癌胚抗原指数(CEA)

显示增高(>5ng/mL)。

4、X线钡灌肠检查

可有充盈缺损,边缘不整齐,龛影,肠壁僵硬,粘膜破坏,肠腔变狭,不同程度的肠梗阻等。钡剂灌肠双重对比检查可发现较小病灶。

5、纤维结肠镜及活检

可发现癌肿部位及性状,活检可发现癌组织细胞。

6、其他影像检查

B型超声波检査可发现肝转移、腹腔淋巴结转移。CT检查可帮助检测肝转移,直肠癌的盆腔内扩张等。利用放射性核素标记的抗CEA单克隆抗体,对大肠癌的原发瘤及转移瘤进行放射免疫定位检查等。

流行病学

好发人群
40-50岁男性

病因

基本病因

饮食不节,嗜食膏粱肥甘、少渣、辛辣及腌制霉变之品,损伤脾胃、肠道,运化传导失司,酿生湿热,阻遏气机,血行瘀滞,导致湿热、气滞、瘀血相互搏结于大肠,日久恶变而成。亦可因慢性肠道疾患,如肠瘤、大瘕泄、伏梁、休息痢、奇恒痢及慢性蛊虫病等长期刺激肠膜,久延恶变所致。初起以邪实为主,中期虚实并见,晚期以肝肾阴虚、气血两虚及脾肾阳虚为主。

诊断

诊断原则

1、以40-50岁男性多见,起病隐匿,发展较慢,早期症状不明显。

2、以大便规律及性状发生改变为常见表现,便次增多,便质稀溏,或便秘与腹泻交替,或大便形状细扁,大便带血或为粘液脓血便,伴里急后重,食欲不振,腹胀肠鸣,中下腹疼痛,排便或矢气后可暂时缓解,或可于右少腹触及肿块,肛门指检手套带血,或可触及肿块。病久可有低热,进行性消瘦,面色萎黄,甚则见腹水、黄疸、大便失禁等。

诊断依据

1、以40-50岁男性多见,起病隐匿,发展较慢,早期症状不明显。

2、以大便规律及性状发生改变为常见表现,便次增多,便质稀溏,或便秘与腹泻交替,或大便形状细扁,大便带血或为粘液脓血便,伴里急后重,食欲不振,腹胀肠鸣,中下腹疼痛,排便或矢气后可暂时缓解,或可于右少腹触及肿块,肛门指检手套带血,或可触及肿块。病久可有低热,进行性消瘦,面色萎黄,甚则见腹水、黄疸、大便失禁等。

鉴别诊断

肠癌早期症状不明显,缺乏特异性,易与消化系统、腹腔内其他脏器疾病混淆,尤其是与休息痢、奇恒痢、大瘕泄、伏梁、肠痨、肠痈、肠郁、蛊虫病、脾约、内痔等的临床表现有类似之处,当病情呈进行性发展,疑有肠癌可能时,应进行多项检查,如大便检查、直肠指检、X线钡灌肠、纤维结肠镜检及活检等,以资鉴别。

Copyright © www.bai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2023008180号-1

未经平台允许 不得私自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