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512药品信息查询平台

肺热

中医认为,肺热多为外邪侵犯肺脏或肺经所致。临床表现主要为反复咳嗽、咳痰,常有发热、口干、咽喉红肿疼痛、便秘、尿黄、贪凉喜冷或伴有喘息等症状。肺热可引起多种呼吸系统疾病,包括现代医学中的肺炎、肺结核、哮喘、慢阻肺、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慢性肺心病)等疾病,甚至慢性呼吸衰竭,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

主要病因

感受外邪、体质虚弱

发病部位

肺脏

就诊科室

中医科

常见症状

咳嗽、咳痰、咽喉疼痛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检查项目

病原体检查、X线检查、CT、MRI、肺功能检查

重要提醒

肺热的患者不能自己盲目用药,需要在专业医师指导下明确病因、证型,对症下药,才能更好地改善病情。

临床分类

临床常见的有关肺热的证型包括:

1、风热犯肺证

病邪多从口鼻侵入肺经,随着经络循行而至肺脏。主要表现为咳嗽,发热口渴,或见咽喉焮红疼痛,舌边尖红,脉浮数等。多见于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支气管炎、急性扁桃体炎等疾患。

2、燥邪犯肺证

秋季感受燥邪,侵犯肺卫所表现的证候。主要表现为干咳无疾,或痰粘少,咳之难出,甚至痰中带血,胸痛,皮肤及口唇鼻干燥,发热微恶风寒,舌红苦自或黄,脉数。

3、表寒肺热证

外邪传里化热而表寒未解。主要表现为咳嗽,气喘,痰粘稠,咯痰不爽,恶寒身热,烦闷,身痛,口渴,舌红,苔白或黄,脉浮数。

4、痰热壅肺证

肺热不断损耗阴液,并将阴液灼炼成粘稠的痰液,导致痰、热同时停留肺中,发为痰热壅肺证。主要表现为咳嗽,咯痰黄稠而量多,或喉中痰鸣,胸闷,气喘息粗,甚则鼻翼煽动,烦躁不安,发热,口渴,或咳吐脓血腥臭痰,胸痛,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5、肝火犯肺证

肝脉实火,上逆犯肺,而使肺失清肃所表现的证候。主要表现为胸胁灼痛,急躁易怒,或头胀头晕,面红目赤,烦热口苦,咳嗽阵作,或甚则咳血,痰黄稠粘,舌质红,苔薄黄,脉象弦数。

6、阴虚肺热证

多因平素肺肾阴亏,虚火灼肺所致。主要表现为咯血量少,或仅痰中带血,可兼见低热,午后潮热,两颧潮红,咽喉干燥,舌质嫩红苔少,脉细数等。

就医指南

门诊指征

1、反复或持续发热、口渴、咳嗽、气喘、呼吸粗;

2、鼻翼煽动、鼻中灼热、胸痛,或有咽喉红肿疼痛;

3、小便量少色黄,便秘;

4、出现其他表现。

以上均需及时就医咨询。

就诊科室

1、怀疑肺热者,通常到中医科进行就医咨询。

2、怀疑有肺炎、哮喘、肺结核、慢阻肺等呼吸系统病变者,可到西医呼吸内科就医咨询。

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3、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4、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5、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您都有哪些症状?出现这些症状多长时间了?

2、您最近有受凉的情况吗?如淋雨、直吹风扇或空调?

3、您既往有什么基础疾病?

4、您最近是否接触过流感、肺炎、肺结核患者?

5、您是否去过其他医院?接受过治疗吗?治疗效果怎么样?

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导致我肺热的原因有哪些?

2、我的情况严重吗?可以治好吗?

3、我必须吃汤药吗?一天吃几次?有副作用吗?

4、我可以吃中成药代替汤药吗?

5、还有其他治疗方法吗?

6、我生活中应该注意什么?

7、我需要复诊吗?下次就诊是什么时候?

日常

总述

良好的日常生活管理有利于更好地发挥治疗效果,缓解或控制症状,以促进康复。

心理护理

患者要保持心态平和,避免不良精神刺激和过度情志波动,从而诱发咳嗽、咳痰等症状。

用药护理

遵医嘱坚持用药。中药通常见效较慢,且治疗后仍需服药巩固。

生活管理

1、安静卧床休息,适度活动。

2、室内宜通风,但应避免直接吹风。

3、做好防寒保暖,但应衣被适中,不宜过暖。

病情监测

每天观察体温、咳嗽、咳痰等变化。

复诊须知

遵医嘱定期复查,患者复诊时需携带上次就诊的病历、相关检查结果及药方,以便医生更好地了解病情,适度调整药方。

检查

预计检查

医生除了对患者进行望闻问切等体格检查外,还可根据患者情况进行血常规、C反应蛋白、红细胞沉降率(血沉)、病原体检查、X线检查、CT、MRI、肺功能检查等。

体格检查

可通过中医的望闻问切四诊合参检查,包括观察患者的情况、仔细询问患者病史、进行脉诊等。还可结合西医听诊,使用听诊器初步了解患者肺部情况。

实验室检查

1、周围血象检查

包括血常规、C反应蛋白、红细胞沉降率(血沉)等,以了解患者有无炎症。

2、病原体检查

通过痰液培养或血培养,有助于明确具体病因。

影像学检查

1、X线检查

有助于医生观察肺部病变的程度和位置。

2、CT及MRI(核磁共振)检查

当X线不足以描述病情表现时,需要增加胸部CT或MRI(核磁共振)检查。

其他检查

肺功能检查:可检测患者的肺容量及空气进出的速度。

治疗

治疗原则

风热犯肺证主要是疏风清热宣肺;燥邪犯肺证主要是疏风清肺润燥;表寒肺热证主要是辛凉解表,散寒清肺;痰热壅肺证主要是清热化痰;肝火犯肺证主要是清肝泻火;阴虚肺热证主要是滋阴润肺。

药物治疗

1、风热犯肺证

(1)方药:桑菊饮、银翘散等。

(2)常用加减药物:黄芩、石膏、知母、金银花、荆芥、防风等。

2、燥邪犯肺证

(1)方药:桑杏汤等。

(2)常用加减药物:薄荷、荆芥、石膏、知母、生地黄、麦冬等。

3、表寒肺热证

(1)方药:麻杏石甘汤

(2)常用加减药物:栝楼仁、竹沥半夏、枳实等。

4、痰热壅肺证

(1)方药:清金化痰汤、桑白皮汤、越婢加半夏汤等。

(2)常用加减药物:鱼腥草、金荞麦根、象贝母、冬瓜仁、金银花等。

5、肝火犯肺证

(1)方药:泻白散、黛蛤散等。

(2)常用加减药物:山栀、丹皮、贝母、冬瓜仁、百合、麦冬等。

6、阴虚肺热证

(1)方药:百合固金汤、沙参麦冬汤、月华丸等。

(2)常用加减药物:地骨皮、鳖甲、知母、百合、杏仁、枇杷叶等。

相关药品

桑菊饮、银翘散、桑杏汤、麻杏石甘汤、清金化痰汤、桑白皮汤、越婢加半夏汤、泻白散、黛蛤散、百合固金汤、沙参麦冬汤、月华丸

其他治疗

医生可用毫针针刺穴位(主要是肺经腧穴)来达到清泻肺热的目的。常用的穴位有尺泽、孔最、太渊、鱼际等。

治疗周期

肺热的治疗周期一般为7天,但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个人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 、医保政策等有关。

流行病学

好发人群

无特定人群。

病因

总述

肺热的发生多与感受外邪和体质虚弱有关。

基本病因

1、感受外邪

(1)外感风热、燥邪,如夏秋季节(特别是暑天)吹风扇或空调,致使邪气传至肺。

(2)外感寒邪,如淋雨、受凉等,导致气机闭塞,寒气不能外达,郁在肺中而生热。

(3)瘵虫(现代医学称为结核杆菌)侵袭肺脏,使肺体受损,肺失清肃而生热。

2、体质虚弱

如老年、幼儿、久病者,多机体正气虚弱,易被外邪乘虚侵袭,导致肺体受损,肺阴耗伤而生虚热。

症状

总述

肺热主要表现为咳嗽、咳痰、咽喉疼痛等。

典型症状

1、咳嗽

咳嗽是肺热最典型的症状表现。其中,燥邪犯肺主要为干咳。

2、咳痰

多数患者有痰粘稠,咳痰不爽的表现。主要是黄痰,严重者可咯脓痰、血痰。

3、咽喉疼痛

主要表现为咽喉红肿疼痛。燥邪犯肺、肺阴虚导致津液耗伤者,可有口燥咽干的表现。

伴随症状

可伴发热,胸痛,便秘,尿黄,舌红或干,苔黄或少苔,脉浮或脉数等。

并发症

肺热主要可引起肺炎、肺结核、哮喘、慢阻肺、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慢性肺心病)等疾病。病程迁延者,可造成阴阳两虚,从而导致慢性呼吸衰竭。

诊断

诊断原则

通常医生根据望闻问切即可确诊。必要时,可结合病原体检查、X线检查、CT、MRI、肺功能检查等辅助检查来明确病因,帮助判断病情。

鉴别诊断

肺热主要与其他可以引起咳嗽、咳痰的证型来加以鉴别。

1、风寒袭肺证

主要表现为咳声重浊,气急,喉痒,咯痰稀薄色白,常伴鼻塞,流清涕,头痛,肢体酸楚,恶寒发热,无汗等表证,舌苔薄白,脉浮或浮紧。

2、痰湿蕴肺证

主要表现为咳嗽反复发作,尤以晨起咳甚,咳声重浊,痰多,痰粘腻或稠厚成块,色白或带灰色,胸闷气憋,痰出则咳缓、憋闷减轻。常伴体倦,脘痞,腹胀,大便时溏,舌苔白腻,脉濡滑。

3、肺气虚证

肺气虚证的临床表现为咳喘气短,声音低怯,自汗畏风,易感外邪,气短乏力,面白神疲,舌淡苔白,脉弱等。

预后

一般预后

本病的转归与预后,与热毒的轻重,体质的强弱,诊治是否及时、得当等因素有关。

危害性

肺热患者可出现肺炎、肺结核、哮喘、慢阻肺、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慢性肺心病)等疾病,甚至慢性呼吸衰竭,可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

治愈性

肺热患者,特别是感受热邪而致肺热者,经及时治疗后多能治愈。而主要因体质虚弱导致的肺热则病程较长,治疗难取速效,但只要精心调治亦多能治愈。

治愈率

多数患者经及时有效地治疗后,可获得治愈。

复发性

若患者在治疗后,因淋雨、受凉等又遭外邪侵袭,则可能再次出现肺热。

预防

预防措施

预防肺热主要包括避免外邪入侵和增强体质等。

1、生活要有规律,避免熬夜,应随季节及天气变化加减衣物。

2、坚持体育锻炼,量力而行,可选择太极拳、八段锦、五禽戏、散步、慢跑等有氧运动。

3、健康饮食,规律用餐,以清淡为主,少食辛辣火热及肥甘厚腻之品。

4、建议平时多饮水,戒烟酒。

5、避免不合理的习惯,如热天直吹风扇或空调等。

饮食

饮食调理

科学合理的饮食可保证机体功能的正常运转,起到辅助控制病情,维持治疗效果,促进疾病康复的作用。

饮食建议

饮食宜清淡、富有营养,可食用梨、枇杷等新鲜水果。以下两个药膳可供参考。

1、二汁饮

鲜藕汁、梨汁等份,生服。主要用于咳嗽,痰黄黏稠,鼻流浊涕,咽红口干等情况者。

2、杷叶粥

枇杷叶15克、粳米100克、冰糖适量。将枇杷叶用纱布包好放入砂锅内,加水200克煎至100克,去渣加入粳米、冰糖,再加水600克,煮成稀粥。早晚温热服用。但因寒邪入侵郁化致肺热者,不宜服用。

饮食禁忌

忌食大蒜、辣椒、酒类等辛辣刺激食物。

Copyright © www.bai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2023008180号-1

未经平台允许 不得私自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