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虑症

焦虑症(anxiety neurosis)是指在没有脑器质性疾病或其他神经系统疾病的情况下,以焦虑情绪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精神障碍。临床上主要将焦虑症分为急性焦虑和慢性焦虑,焦虑症目前并没有明确的病因,但是主要涉及了遗传因素、神经生物因素以及心理社会因素。焦虑症的特点是其焦虑并非是实际威胁引起的,其紧张程度与现实情况很不相符。焦虑症是所有精神障碍中最为普遍的疾病之一,会给患者及家庭造成严重的功能损害和痛苦。但是如果焦虑症患者能积极有效的寻求治疗,通常都能获得显著的症状改善以及社会功能的恢复。
主要病因
其它名称
发病部位
就诊科室
常见症状
是否医保
检查项目
英文名称
遗传性
重要提醒
临床分类
根据病程分类:
1、急性焦虑
急性焦虑即惊恐发作,患者通常起病急速,终止也迅速。一般持续数十分钟便自行缓解。发作过后患者仍心有余悸,不过焦虑的情绪体验不再突出,而代之以虚弱无力,需经若干天才能逐渐恢复。
2、慢性焦虑
又称广泛性焦虑或自由浮游性焦虑,是焦虑症最常见的表现形式,主要包括焦虑情绪、自主神经功能失调以及运动不安等症状。
就医指南
患者出现自杀行为时,应尽快于急诊科处理或拨打急救电话。
1、患者经常过度忧虑。
2、焦虑的情绪干扰到正常工作、生活。
3、伴随心悸、胸闷、呼吸困难等症状。
4、出现其他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体征。
以上均须尽早就医咨询。
1、急诊科
有自杀行为的患者,请及时到急诊科就诊。
2、精神心理科
病情平稳者可到精神心理科就诊。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可能会进行比较全面的心理测试,建议患者做好心理准备。
3、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4、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5、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6、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7、可能会进行抽血检查,在早晨空腹进行就诊最好。
1、您有什么不舒服?
2、您出现这种情况有多久了?发作有没有规律?最近有没有明显加重?
3、第一次出现这种情况前,有没有发生什么特别的事情?
4、有没有因为某些因素,使您的情况加重或者缓解?比如使您感到不舒服的人、物或者情境?
5、您小时候有过这种情况吗?
6、您做过哪些检查?检查结果如何?
7、您之前治疗过吗?是如何治疗的?效果怎么样?
8、您有没有长期服用什么药物?
9、您平时吸烟、喝酒吗?量大吗?
10、您家里人有类似的情况吗?
1、我的情况严重吗?是精神病吗?
2、我为什么会得焦虑症?
3、我需要做什么检查?
4、怎么治?能治好吗?
5、治疗费用高吗?
6、我需要吃哪些药?有没有什么副作用?需要长期服药吗?
7、如果治好了会复发吗?复发后是不是会加重?
8、平时生活我需要注意什么?是不是不能抽烟、喝酒了?
9、我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日常
焦虑症患者应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加强在生活中的管理,提高日常生活质量。此外,患者还应定期复查,以便医生了解治疗效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患者身边的朋友家人要对患者有耐心,倾听患者的内心,鼓励患者有适度的情绪宣泄,帮助患者了解焦虑症不是器质性疾病,对人的生命没有直接威胁,消除患者的疑虑;患者应表达焦虑、惊恐发作时的感受,对自己疾病特别是惊恐发作有正确的认识,从而减少焦虑抑郁,学会调节情绪和自我控制,如心理松弛、转移注意力、排除杂念,以达到顺其自然,泰然处之的境界。
患者应严格遵医嘱服药,不可私自减药、停药。
1、家属尽量为患者提供安静舒适的环境,减少外界刺激,防止患者出现自杀行为。
2、家属可以鼓励患者对生活和工作做出计划和安排,并身体力行。
3、家属可以为患者安排简单、轻松的活动,要有趣味性,并能根据患者的兴趣、爱好及焦虑程度来调整活动内容。
4、患者可培养广泛的兴趣和爱好。使关注点在兴趣和爱好,从而减轻焦虑。
5、患者一定要经常锻炼,如慢跑、爬山等,并尽可能避免参加感到紧张的活动。
检查
当患者出现过度忧虑、遇事总往坏处想等表现,并且这种状态已经干扰到正常工作和生活时,需及时就医检查。医生会为患者安排血常规、尿常规、粪常规、脑电图、脑核磁共振、心理测试等检查以明确诊断。
体格检查对精神障碍的诊断与鉴别诊断非常重要,也是拟定治疗计划和具体治疗措施的依据,精神症状有时可能是躯体疾病的症状或者伴发症状之一,所以可以通过体格检查来查看患者有无器质性病变。
除常规的实验室检查,如血、尿、粪三大常规,血液生化指标如肝功能、血糖测定等检查以外,医生还会根据病史、查体情况,进行针对性实验室检查,排除身体的器质性病变。
脑核磁共振:急性焦虑患者颞叶及海马存在的结构改变,帮助判断疾病严重程度。
1、脑电图
脑电图检查是将脑的自发的生物电放大后显现或记录下来的一种检查脑功能的方法,是CT与核磁等检查不能替代的一种检查脑功能的手段。可排查一些脑部病变。
2、心理测试
患者需要填写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焦虑自评量表(SAS)等测试量表,以明确诊断,并确定疾病严重程度。
治疗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症状表现制定不同的治疗方案,主要的治疗方法是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两种治疗方法综合应用可以获得最佳治疗效果。
1、苯二氮䓬类药物
是临床上广泛使用的抗焦虑药物,主要包括地西泮、氟硝西泮、硝西泮、艾司唑仑。其中地西泮使用最为普遍,氟硝西泮有良好的镇静催眠作用;硝西泮不仅能抗焦虑、催眠,还有抗抽搐作用;艾司唑仑与硝西泮药性相似,只是作用更强。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服用苯二氮䓬类药物期间,不宜驾驶机动车辆或操纵大型机械,以免发生意外事故。
2、β-肾上腺素受体阻断剂
如普萘洛尔,不论对慢性焦虑症或惊恐发作(急性焦虑症)均有疗效,但是因个体的有效剂量和耐受量均差异很大,所以要严格按照医嘱服药。
3、无镇静作用的、非苯二氮䓬类的抗焦虑药物
如丁螺环酮、坦度螺酮,对广泛性焦虑症或惊恐发作均有疗效。并且不良反应较轻微,是理想的抗焦虑药。
4、其他药物
有些抗抑郁剂也兼有抗焦虑作用,如多塞平、阿米替林、氯米帕明、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5-羟色胺及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等。
地西泮、氟硝西泮、硝西泮、艾司唑仑、普萘洛尔、丁螺环酮、坦度螺酮、多塞平、阿米替林、氯米帕明
该疾病一般无需手术治疗。
1、放松疗法
放松疗法不论是对慢性焦虑或急性焦虑均是有益的。当个体全身松弛时,生理警醒水平全面降低,心率、呼吸、脉搏、血压、肌电、皮电等生理指标会出现缓解焦虑状态的变化。许多研究证实,松弛不仅有如此生理效果,亦有相应的心理效果。生物反馈疗法、音乐疗法、瑜伽、静气功的原理都与之接近,疗效也相仿。
2、认知疗法
焦虑症患者病前常经历过较多的生活事件,病后又总担心结局不妙。在过分警觉的状态下容易对周围的环境和人物产生错误感知或错误评价,因而有草木皆兵或大祸临头之感。所以医生也可能会用认知疗法来纠正患者的错误认知,达到治疗焦虑症的目的。
治疗周期一般为1个月,但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医保政策等有关。
流行病学
无传染性。
人群普遍易感,但是女性发病高于男性,40岁左右发病多见。
病因
焦虑症的病因复杂,遗传因素、神经生物学因素、心理因素等均与本病的发病有关系。患者所处的环境也在焦虑症的发病中起到重要作用,长期面临威胁或处于不利环境之中的人,更易发生焦虑症。
1、遗传因素
研究表明焦虑障碍具有遗传性,主要表现为焦虑症的家族聚集性,如果家属中有患有焦虑症的患者,那么此人的患病率要高于正常人。
2、神经生物学因素
神经递质传递神经的信号,焦虑症的发病也可能与神经递质的异常有关,例如γ-氨基丁酸或5-羟色胺等。同时焦虑症的发病也与去甲肾上腺素的异常有关,或者静脉注射乳酸盐也能引起患者引发焦虑。
3、心理学因素
行为主义理论认为,焦虑是对某些环境刺激的恐惧而形成的一种条件反射。心理动力学理论认为,焦虑源于内在的心理冲突,是童年或少年期被压抑在潜意识中的冲突在成年后被激活,从而形成焦虑。在临床上,一些焦虑症的患者病前有刺激性的生活事件,特别是威胁性事件更易导致焦虑发作。近来的研究显示童年时期发展的不安全的依恋关系、对照料者的矛盾情感、父母的过度保护、被虐待和威胁、与养育者过多分离均可能是焦虑产生的原因。
症状
主要症状为过度的焦虑的情绪体验、自主神经功能失调及运动性不安。临床上常见两种表现形式,包括急性焦虑和慢性焦虑。
1、急性焦虑
(1)这是一种突如其来的惊恐体验,表现为严重的窒息感、濒死感和精神失控感。患者宛如濒临末日,或奔走、或惊叫,惊恐万状、四处呼救。
(2)惊恐发作时伴有严重的自主神经功能失调,包括心脏症状(胸痛、心动过速、心跳不规则)、呼吸系统症状(呼吸困难)、神经系统症状(头痛、头昏、眩晕、晕厥和感觉异常),也可以有出汗、腹痛、全身发抖或全身瘫软等症状。
2、慢性焦虑
(1)患者会长期感到紧张和不安,做事时心烦意乱、没有耐心;与人交往时紧张急切、极不沉稳;遇到突发事件时惊慌失措、六神无主,极易朝坏处着想;即便是休息时,也可能坐卧不宁,担心出现飞来之祸。患者如此惶惶不可终日,并非由于客观存在的实际威胁,纯粹是一种自己想象出来的过度焦虑。
(2)同时也会伴有自主神经失调的功能,表现为心悸、出汗、胸闷、呼吸急促、口干、便秘、腹泻、尿频、尿急、皮肤潮红或苍白。有的患者还可能出现阳痿、早泄、月经紊乱等症状。
(3)运动性不安主要包括坐立不安、搓手顿足、肢体发抖、全身肉跳、肌肉紧张性疼痛及舌、唇、指肌震颤等。
焦虑症可能并发抑郁障碍。
诊断
医生在详细询问患者病史并进行体格检查后,根据血常规、尿常规、粪常规、脑电图、心理测试等检查结果,排除躯体疾病伴发的焦虑、神经衰弱等疾病,最终可明确诊断。
1、急性焦虑(惊恐发作)
(1)符合神经症的共同特征:起病常与心理社会因素有关;患者病前常有一定的易患素质和人格基础;症状没有相应的器质性病变为基础;社会功能相对完好;一般没有明显或持续的精神病性症状;一般自知力完整,有求治要求。
(2)以惊恐发作症状为主要临床相,症状特点符合下述三项:无明显原因突然发生的强烈惊恐、伴濒死感或失控感等痛苦体验。发作时有严重的自主神经症状。发作不可预测,发作时意识清晰,事后能回忆。
(3)每次发作短暂(一般不超过2小时),发作时明显影响正常活动。
2、慢性焦虑(广泛性焦虑)
(1)符合神经症的共同特征。
(2)以持续的广泛性焦虑为主要临床相。表现符合下述两项:经常或持续的无明确对象或无固定内容的恐惧,或提心吊胆、或精神紧张。伴自主神经症状或运动性不安。
(3)排除甲状腺功能亢进、冠心病、高血压等躯体疾病的继发性焦虑;排除兴奋药物过量,以及镇静催眠药物或抗焦虑药的戒断反应。
1、焦虑症与躯体疾病伴发的焦虑症状的鉴别
躯体疾病伴发的焦虑状态可见于急性心肌梗死、冠心病、阵发性心动过速、高血压、甲状腺功能亢进、嗜铬细胞瘤、绝经综合征等。类惊恐发作可见于二尖瓣脱垂、甲状腺功能亢进、自发性低血糖、颞叶癫痫等。一般通过疾病的特殊检查,都可以鉴别。老年期容易出现焦虑症状,但大多不属于焦虑症。如果年轻时没有神经症的病史,更年期或老年期首发神经症的可能性是较小的。因此可以鉴别本病。
2、焦虑症与其他精神疾病伴发焦虑的鉴别
(1)焦虑可见于任何精神病,除了焦虑之外如果还伴有其他的精神病性症状,例如恐惧症患者在发病时可能会伴有焦虑症状,在这种情况下一般不诊断为焦虑症。
(2)在神经症中,焦虑与抑郁常常同时存在,有时叫人难分主次。通过病史调查和症状评估,有助于对二者的鉴别。二者鉴别困难时,西方国家当前倾向诊断为抑郁障碍。理由之一是抑郁更可能导致绝望、自杀,后果严重。
(3)焦虑症常被误诊为神经衰弱,这种现象在我国综合医院中比较普遍。神经衰弱可以有焦虑症状,但焦虑的症状不突出、不持久。神经衰弱最基本的症状是脑力活动减弱、注意力很难集中、记忆力差、易兴奋又易疲劳。而焦虑症却是突出的焦虑体验、明显的自主神经功能失调及运动性不安。因此可以鉴别两病。
(4)由于惊恐发作与恐惧症可有很多相似的症状,所以很难区分,我国对于这两类疾病的鉴别方式为,发作时有特定恐惧对象并伴回避行为的是恐惧症,符合恐惧症的诊断不再诊断为惊恐发作。
预后
焦虑症的预后很大程度上与患者的个体素质有关,如果患者及时治疗,大多数患者能在数周内好转。患者病前有特殊个性或生活事件频发的人,预后较差。
焦虑症如果没有及时治疗,会干扰患者正常的工作与生活,还可能会继发抑郁症。
本病经过积极治疗后一般可以改善患者症状,控制疾病发展。
暂无大样本数据统计。
预防
本病可以通过采取以下措施进行预防:
1、保持良好的心态
首先要乐天知命,知足常乐。对自己的所走过的道路要有满足感,不要老是追悔过去,埋怨自己当初这也不该,那也不该。要心宽,凡事想得开,要使自己的主观思想不断适应客观发展的现实。不要企图让客观事物纳入自己的主观思维轨道,那不但是不可能的,而且极易诱发焦虑、忧郁、怨恨、悲伤、愤怒等消极情绪。最后是要注意“制怒”,不要轻易发脾气。
2、自我疏导
当出现烦恼时,首先要意识到这是一个不好的状态,然后要正视它,不要用自认为合理的其他理由来掩饰它的存在。当你的注意力转移到新的事物上去时,心理上产生的新的体验有可能驱除自己的烦恼,这是一种人们常用的方法。
3、自我放松
当一个人面临压力时,容易咬紧牙关。此时不妨放松下颚,左右摆动一会儿,以松弛肌肉,缓解压力。还可以通过扩胸运动,来缓解由于压力带来的身体的不适,以免长时间如此引起焦虑症。平时也可以多做一些放松的动作,如上下转动双肩,并配合深呼吸。举肩时吸气,松肩时呼气,如此反复数回。
4、幻想
平时可以通过想象来放松自己的大脑,如闭上双眼,在脑海中创造一个优美恬静的环境,想象在大海岸边,波涛阵阵,鱼儿不断跃出水面,海鸥在天空飞翔,你光着脚丫,走在凉丝丝的海滩上,海风轻轻地拂着你的面颊。
5、放声大喊
在公共场所,这方法或许不宜,但当你在某些地方,例如私人办公室或自己的车内,放声大喊是发泄情绪的好方法。不论是大吼或尖叫,都可适时地宣泄焦躁。
6、自我反省
有些神经性焦虑是由于患者对某些情绪体验或欲望进行压抑,压抑到无意识中去了,但它并没有消失,仍潜伏于无意识中,因此便产生了病症。因此在此种情况下,你必须进行自我反省,把潜意识中引起痛苦的事情诉说出来,必要时可以发泄,预防时间长了诱发焦虑症。
饮食
本病对饮食一般无特殊要求。但患者在积极配合治疗的同时,还要重视饮食护理,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1、纤维素是焦虑症患者必须要摄取的营养成分,所以应多吃菠菜、油菜、荞麦、燕麦等新鲜蔬菜和粗粮。
2、适量食用瘦肉、豆腐、鲜奶等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可帮助患者保持精力充沛。
3、患者应多食用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如鱼肝油、香蕉、动物肝脏等。
4、患者应注重补充矿物质,多食海带、紫菜等食物。
1、患者应尽量减少食用泡菜等含乳酸盐类食物。
2、患者应避免食用油炸食物、垃圾食品,如炸鸡、炸薯条等。
3、建议患者减少咖啡因的摄入,如可乐、茶。
4、减少对高糖高脂食物的摄入。
5、患者应戒烟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