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512药品信息查询平台

肛周脓肿

肛周脓肿(perianal abscess),又称直肠肛管周围脓肿,是指直肠肛管周围软组织内或其周围间隙发生的急性化脓性感染并形成脓肿。常见的致病菌有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绿脓杆菌,偶有厌氧性细菌和结核杆菌,常是多种病菌混合感染。

主要病因

急性化脓性感染

其它名称

直肠肛管周围脓肿

发病部位

肛门周围

就诊科室

肛肠外科

常见症状

肛门周围硬块、肿块、剧烈疼痛、发热、坐卧不安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检查项目

血常规、脓液细菌培养、直肠腔内超声检查、核磁共振(MRI)

疾病分类

消化系统疾病

英文名称

perianal abscess

遗传性

不会遗传

重要提醒

发现肛周剧痛并伴有发热应及时就医,脓肿没有及时引流会播散引起周围间隙的感染和全身感染。

临床分类

1、按感染途径和病势发展分类

(1)瘘管性脓肿:经肛窦、肛腺感染而致并且最终后遗肛瘘者。临床上,此类肛周脓肿最常见,约占95%。

(2)非瘘管性脓肿:凡与肛窦、肛腺无关,最终不后遗肛瘘者,均属于非瘘管性脓肿。如毛囊、汗腺等感染向深部扩散,或皮脂腺囊肿合并感染,或手术、外伤后继发感染而形成脓肿。

2、按病原菌性质分类

(1)非特异性脓肿:一般性化脓感染所致,如葡萄球菌、链球菌、大肠杆菌、肠球菌等单独感染或混合感染,如不指名,则默认此类。

(2)特异性脓肿:如结核性脓肿、放线菌性脓肿等。

3、1992年第七届全国肛肠病学术会议(成都)分类标准(以肛提肌为界分类)

(1)低位脓肿:包括肛门皮下间隙脓肿、坐骨直肠间隙脓肿、肛管前(浅、深)间隙脓肿、肛管后(浅、深)间隙脓肿、低位蹄铁形脓肿。

(2)高位脓肿:包括骨盆直肠间隙脓肿、直肠后间隙脓肿、直肠黏膜下间隙脓肿、高位括约肌间隙脓肿、高位蹄铁形脓肿。

(3)高低复合位脓肿:指肛提肌上下各有一个或多个间隙同时受累者。

就医指南

急诊(120)指征

肛周剧痛伴有全身高热。

门诊指征

1、发现肛周有肿块。

2、肛周局部疼痛或发热。

就诊科室

出现上述紧急情况需急诊科就诊,入症状较轻可至肛肠外科就诊。

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前往就诊的过程中,不要奔波劳累,以免加重病情。

3、会进行比较全面的体格检查,可穿着宽松的衣物。

4、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5、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6、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7、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您目前都有哪些不适?

2、您出现这种情况多久了?

3、您的症状是持续存在还是间歇性发作的?有什么规律吗?

4、您以前有没有出现过类似的症状?

5、您之前治疗过吗?是如何治疗的?效果如何?

6、您有在服用什么药物吗?

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我的情况严重吗?能治好吗?

2、我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3、我需要如何治疗?需要住院吗?多久能好?

4、这些治疗方法有什么风险吗?

5、治疗后复发吗?

6、我需要做什么检查?这些检查在医保报销范围内吗?

7、我还有其他疾病,这会影响我的治疗吗?

8、回家后我该怎么护理?

日常

总述

肛周脓肿患者需要注意日常生活的管理,预防疾病可能造成的并发症;必要的生活习惯调整,对于改善患者症状,促进疾病恢复有重要作用。

术后护理

1、术后24小时内应卧床休息,减少活动,可减轻伤口疼痛及出血。

2、术后1~2天应控制排便,一般情况下无需绝对禁止饮食,但以流食为主。

3、术后加强肛门部护理及清洁,可用1/5000高锰酸钾溶液或中药便后坐浴,如肛门部水肿,可加用芒硝坐浴。

生活管理

1、保持大便通畅、定时排便,避免排便时久坐。

2、规律运动,促进肠胃蠕动。

3、注意肛周清洁,避免感染。

4、必要时可行温水坐浴。

5、妊娠期患者宜侧睡减轻骨盆血管压力。

复诊须知

症状消失后需复诊,行彩超检查确定脓肿是否完全吸收,对深处的脓肿必要时行MRI检查。

检查

预计检查

患者出现肛门周围剧烈疼痛、发热应及时就医,医生一般会先对患处进行观察和触诊,为进一步评估病情会要求查血常规、彩超等,必要时行核磁共振检查。

体格检查

1、视诊

观察局部脓液及皮肤状态。脓液厚稠、色黄、量多,多是金黄色葡萄球菌等所致的急性炎症。混有绿色脓液,应考虑绿脓杆菌感染;浓稠色黄而臭,多属大肠杆菌感染;脓液呈清稀米泔样,多属结核杆菌感染。

2、指诊

指诊对了解脓肿的形态、性质、有无瘘管、瘘管走行,波及肌肉层次等都有重要意义。

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

白细胞计数可体现全身感染的程度。

2、脓液细菌培养

确定致病细菌,指导治疗用药。

影像学检查

1、直肠腔内超声检查

直肠腔内超声检查能够准确诊断肛周脓肿,尤其是对通常方法难以确诊的高位脓肿的诊断效果尤佳。有研究根据手术记录与超声检查报告相对照,其结果显示,直肠腔内超声对肛周脓肿之位置、范围、深度及与肛管直肠、肛门括约肌之关系,判断准确率为100%,对低位脓肿内口位置判断准确率为93.9%,高位脓肿内口位置判断准确率为95.8%。

2、核磁共振(MRI)

其检查准确率不低于直肠腔内超声,有无疼痛等优点,但费用偏高。

其他检查

1、探针检查和亚甲蓝检查

用以确定内口的位置。

2、内镜检查

观察直肠内有无内口、脓血及其他病变。

治疗

治疗原则

明确病因后,除特殊情况需行抗炎等内科治疗外,首选外科手术治疗,手术尽可能的减小损伤,减轻痛苦、提高疗效、缩短切口愈合时间、规范手术、降低复发率及并发症。

药物治疗

1、抗感染治疗

常选用对革兰阴性杆菌有效的抗生素。

2、止痛治疗

口服缓泻剂或外用液状石蜡以减轻排便时。

3、 特殊类型肛周脓肿的治疗

抗生素治疗克罗恩肛瘘有效,特别是甲硝唑及氧氟沙星治疗。 伴结核感染的肛周脓肿需同时结合规范的抗结核治疗。

相关药品

甲硝唑、氧氟沙星

手术治疗

1、切开排脓术

这是治疗脓肿使用最悠久的方法。小的脓肿采用切口皮下浸润麻醉方法即可,而深部脓肿宜用腰麻或骶麻。术后留置引流胶条或纱条,术后每日坐浴换药。

2、一次性根治法

主要包括:低位肌间脓肿根治术,高位肌间脓肿根治术,双侧坐骨直肠窝脓肿根治术,骨盆直肠窝脓肿根治术等。

3、切开引流术

对肛提肌以上深部脓肿、后蹄铁型脓肿等复杂性肛门直肠周围脓肿,防止一次性根治切断括约肌引起排便失禁等后遗症,也可采用切开排脓。

4、肛周脓肿负压引流术

负压伤口治疗(NPWT)是近年来开展的一种治疗新方法,包含封闭负压引流(VSD)和负压铺助闭合伤口(VAC)两个关键技术。本法具引流彻底,痛苦小,修复快等特点。

5、微创材料封堵术

微创材料封堵术的主要方法是采用各种材料封堵内口,使之封闭修复,从而达到治愈目的。

6、切开缝合引流术

对于某些类型的大切口在清创后远端作适当的缝合,既可以缩短愈合时间,也可避免肛门变形。

物理治疗

温水坐浴,局部理疗。

治疗周期

治疗周期一般为3~7天,但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 、医保政策等有关。

流行病学

传染性

无传染性。

好发人群

男性多于女性,发病的高峰年龄通常在20~40岁。

病因

总述

肛周脓肿是由于化脓性病菌引起肛腺阻塞、感染形成脓肿所致。绝大部分脓肿由肛腺感染引起,也可来源于肛裂、内痔等注射治疗后,或败血症、肛周皮肤感染、贫血、糖尿病等。

基本病因

1、肛腺感染

正常的肛腺大部分位于内括约肌之间,平时分泌黏液润滑肛管,有助于粪便的排出。当细菌从肛腺导管开口部逆行侵入时,可引起肛隐窝炎,若炎症继续扩散,肛腺导管水肿阻塞,引起肛腺炎,感染极易蔓延、扩散至直肠肛管周围疏松的脂肪结缔组织间隙形成脓肿。

2、其他来源感染

肛裂、血栓性内外痔感染、内痔或直肠脱垂注射治疗后,败血症、脓毒血症、肛周皮肤感染、直肠炎、炎症性肠病、肛门直肠外伤等,营养不良、贫血、糖尿病、结核及血液病等易并发直肠肛管周围脓肿。

症状

总述

患者肛门周围出现小肿块,突发剧烈疼痛,伴有局部发热、坐卧不安、夜不能眠,深部脓肿还会引起会阴、直肠部坠胀感,出现发热、寒战等全身中毒症状。

典型症状

1、肿块

患者病变处多有明显的红肿,伴有硬结。坐骨肛管间隙的脓肿较大,可引起双臀不对称。

2、疼痛

肛周出现持续性胀痛,逐渐加重,进而为持续性跳动性疼痛,排便或行走时疼痛加剧,可伴有排尿困难和里急后重。

3、全身症状

脓肿范围较大或脓肿位置较深时,可出现会阴、直肠部坠胀感,以及头痛、乏力、发热、食欲缺乏、恶心、寒战等全身感染症状。

并发症

1、肛瘘

肛周脓肿若不及时处理,脓肿持续增大可能扩散至其他间隙或自行破溃而形成肛瘘。

2、脓毒血症

如感染扩散,可引起浓度血症的发生,严重时可导致死亡。

诊断

诊断原则

根据肛周出现红、肿、热、痛等临床表现,结合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结果,与放线菌性脓、结核性脓肿等鉴别后即可诊断。

鉴别诊断

1、放线菌性脓

多数发生在黏膜下与皮下,全身中毒症状重。局部脓肿、溃疡、瘘道常并在。脓肿浅在,脓液稀薄,其中有黄色颗粒(菌块)。

2、结核性脓肿

多发生在肛提肌以下的间隙中,常与全身其他部位原发结核并存,身体虚弱,发病缓慢,疼痛轻微;局部症状轻,脓液稀薄,混有坏死组织。

3、汗腺炎性脓肿

发生在肛门周转皮下。一般无明显全身症状,脓肿浅在,分散而在皮下相互通连。脓液黏稠呈白色,有臭味。

4、毛囊炎和疖肿

病变在肛门周围皮下,浅在,肿胀中心与毛囊开口是一致的,其中有脓栓。多数自行破溃

5、远端流注肛门旁脓肿

多发生在骨盆直肠间隙和坐骨直肠间隙。脓肿发现前多有全身症状;脓液稀薄多而流不尽,X线检查,可见原发骨质改变。

6、骶前囊肿及畸胎瘤

发生部位在直肠后壁,脓腔不明显,脓腔壁硬,触之腔内有分叶感和异物感。无明显压痛。全身症状轻,局部非急性感染期症状也不明显。X线检查,骶骨与直肠之间有肿块,其中多有不均匀的钙化阴影。

7、梅毒性脓肿

多发生在皮下或坐骨直肠间隙,局部症状轻,脓液稀薄而污秽有臭味。全身症状有梅毒表现体征。有性病史。血液检查,梅毒反应阳性。此种脓肿极少见,但亦不可忽视。

8、肛门皮肤毛囊炎和疖肿

与肛窦无病理联系,疖肿有时很大,病灶只在皮肤或皮下。

9、骶髂骨结核性脓肿

病程长,病史清楚,有全身症状,X线拍片有骨质变化,与肛门和直肠无病理联系。

10、肛门旁粉瘤

肿物圆形,表面光滑,经过缓慢。与肛窦无关,肿物有完整囊壁,内容物呈白色粉粥状,无感染则局部无明显炎症,无全身症状。

11、平滑肌瘤肿

物圆形,表面光滑,质实坚硬,无急性炎症,与肛窦无关。全身无症状。应作病理检查,排除平滑肌瘤。

12、血栓外痔感染化脓

发生在肛缘,无明显全身症状,脓液中混有黑色凝血块,常不形成肛瘘。

13、克罗恩病导致的肛周脓肿

常有直肠及消化道其他部位炎症改变。

预后

一般预后

肛周脓肿患者预后较好。手术治疗一般可治愈,有的患者通过药物治疗后症状可能消失,应警惕复发和发展为肛瘘的风险。

危害性

脓肿没有及时引流会播散引起周围间隙的感染和全身感染。

自愈性

一般不会自愈。

治愈性

可通过手术治疗治愈。

治愈率

暂无大样本数据研究。

后遗症

易形成肛瘘。

预防

预防措施

通过以下方法可降低发病风险。

1、防治便秘和腹泻

便秘时贮存在直肠内的粪便易堵塞肛隐窝,引起隐窝炎,最终形成脓肿。大便干燥硬结,排便擦伤肛隐窝也易引起感染。腹泻日久,可刺激隐窝发炎,稀便也易进入隐窝,诱发感染。所以防治便秘和腹泻对预防肛周脓肿和肛瘘形成有重要意义。

2、及时治疗可引起肛周脓肿的疾病

肛隐窝炎、肛乳头炎、克罗恩病、溃疡性结炎、肠结核等应积极治疗,不要使其发展成肛周脓肿和肛瘘。

3、其他

坚持每日排便后坐浴,洗净肛门等对预防感染有重要意义。

饮食

饮食调理

科学合理的饮食可保证机体功能的正常运转,起到辅助控制病情,维持治疗效果,促进疾病康复的作用。

饮食建议

1、宜食用富含纤维素的食物,保持大便通畅。

2、宜摄取具有润肠作用的食物,如梨、香蕉、蜂蜜等。

3、宜选用质地偏凉的食物,如黄瓜、苦瓜、冬瓜、西瓜、芹菜、菠菜、莴苣、菱白、茄子、丝瓜、蘑菇、鸭蛋、鸭肉等,以免加重瘀热。

饮食禁忌

1、忌食辛辣刺激性的食物。

2、忌食燥热、肥腻、煎炒等助热助湿的食物。

3、避免能强烈刺激胃液分泌的食物,包括各种香料及味重的调味品。

4、减少咖啡、浓茶等的饮用。

5、尽量不饮酒,禁止酗酒。

Copyright © www.bai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2023008180号-1

未经平台允许 不得私自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