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炎

胆囊炎(cholecystitis)是指由胆结石、胆囊管炎症水肿、蛔虫等原因使胆囊管阻塞,胆汁淤积浓缩,刺激胆囊引起的化学性炎症,可继发细菌感染,是消化道常见的疾病之一。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上腹部或右上腹疼痛不适,可放射到右肩背部,伴有恶心、呕吐等。大部分胆囊炎患者进行手术治疗预后良好。少部分病情恶化,有生命危险。
主要病因
发病部位
就诊科室
常见症状
是否医保
检查项目
疾病分类
英文名称
遗传性
重要提醒
临床分类
1、根据发病缓急可将胆囊炎分为急性胆囊炎和慢性胆囊炎。
2、根据有无胆囊结石可将胆囊炎分为结石性胆囊炎和非结石性胆囊炎。
就医指南
1、突发剧烈的右上腹疼痛,持续加重不能缓解;
2、伴恶心、呕吐、高热、寒战、黄疸等;
3、伴腹胀、腹肌紧张、面色苍白、大汗、脉细速、血压降低;
4、出现其它危急情况。
以上均须紧急处理,及时前往急诊科,必要时拨打急救电话。
1、反复出现右上腹疼痛、不适;
2、伴嗳气、饭后饱胀、腹胀和恶心;
3、出现其它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体征。
以上均须及时就医咨询。
1、情况危急、症状严重者,请及时到急诊科就诊。
2、病情平稳者,一般首诊科室为消化内科或肝胆外科。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医生可能会对患者进行体格检查,着便于穿脱的衣服,方便检查。
3、可能会进行血生化等检查,应提前做好空腹准备。
4、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5、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6、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7、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1、您现在都有什么症状?
2、什么时候出现的?症状有没有加重或减轻?有什么原因吗?
3、您还有其他不适吗?
4、以前有类似的症状吗?
5、您有胆囊疾病吗?
6、您饮食习惯怎么样?平时吸烟、饮酒吗?
7、您近期有没有服用什么药物?
8、最近工作、生活压力大不大?
9、您还有其他疾病吗?
10、您有没有治疗过?治疗过程是怎么样的?效果如何?
1、我的情况严重吗?
2、可能是什么原因?
3、我需要做哪些检查?
4、都有什么治疗方法呢?您比较推荐哪种呢?需要住院吗?
5、药物治疗需要注意什么?手术有风险吗?
6、这些在医保报销范围内吗?
7、我还有其他疾病,会对治疗产生影响吗?
8、治疗效果怎么样?会复发吗?
9、我日常要注意什么?
10、我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大概需要复查哪些内容?
日常
胆囊炎患者应重视日常护理,患者宜保持轻松、愉快的心情,适当活动,纠正不良生活习惯。遵医嘱正确用药,定期复诊,以便医生能够及时了解病情进展情况,调整治疗方案。
1、遵医嘱足量、足疗程用药,不可私自停药或增减药量,避免疾病进展或出现不良反应。
2、用药过程中可能会产生心悸、发热、口干、视物模糊等不良反应,应注意观察,如有异常,应及时就医。
1、手术创口应定期换药,保持手术切口附近清洁、干燥,并注意手术创口是否有红肿、破溃等,遵医嘱服用抗感染药物以预防感染。
2、术后第二日一般即可下床活动,防止术后肠粘连。
3、保持腹腔引流管通畅,观察伤口引流物颜色和性状等,如有异常,及时告知医生。
1、保持轻松、愉快的心情,避免焦虑、紧张等情绪刺激。
2、纠正不良生活习惯,起居规律,保证充足睡眠,避免劳累。
3、适当进行体育锻炼,以不劳累为宜。
4、控制体重,以免加重病情。
慢性胆囊炎患者一般每年进行1次随访,随访内容包括体格检查、肝功能等实验室检查和腹部超声检查。
检查
患者出现上腹部疼痛、恶心、呕吐、寒战等症状,应及时就医。就医后,医生首先会对患者进行体格检查,了解有无异常体征。之后可能会建议患者行血常规、血生化、细菌培养、超声、CT、MRI、胆道造影等检查,进一步明确诊断。
1、急性胆囊炎
早期可有右上腹压痛或肝区叩痛。胆囊化脓坏疽时可扪及肿大的胆囊,压痛明显,范围增大,可出现反跳痛和肌紧张。Murphy征阳性,即用手压于右上腹肋缘下,嘱患者腹式呼吸,突然出现吸气暂停,是急性胆囊炎的典型体征。
2、慢性胆囊炎
可发现右上腹胆囊区有轻压痛或不适。
1、血常规
医生通过观察血细胞计数,能够判断患者是否存在感染、贫血等情况。急性胆囊炎患者血白细胞明显增高者提示胆囊化脓或坏疽。
2、血生化
有助于了解有无肝肾功能损伤。急性胆囊炎患者血清转氨酶和总胆红素可能有升高。
3、细菌培养
能够明确致病菌,选择敏感抗生素治疗。
1、超声
超声检查为首选诊断方法,急性胆囊炎患者可显示胆囊增大,囊壁增厚,胆囊周围有渗出液,并可探及胆囊内结石影像。慢性胆囊炎患者超声发现胆囊缩小、壁厚、内存结石或充满结石,胆囊收缩功能很差。
2、CT
CT检查能良好地显示胆囊壁增厚,可进一步明确胆管有无结石。
3、MRI
MRI检查在评估胆囊壁纤维化、胆囊壁缺血、胆囊周围组织水肿、胆囊周围脂肪堆积等方面均优于CT检查,主要用于鉴别急性和慢性胆囊炎。
4、胆囊造影
胆囊造影是诊断胆囊疾病的常用检查方法,既可观察胆囊的形态及胆囊病变,又可判断胆囊功能。
治疗
胆囊炎的治疗手段包括内科治疗和手术治疗,一般需根据病情需要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法。内科治疗方法主要包括禁食、解痉、补液等,手术治疗主要为胆囊切除术。
1、急性胆囊炎患者应酌情禁食禁水,避免食物及胃酸刺激胆囊收缩素的分泌。
2、注意休息。
3、纠正水、电解质紊乱。
1、解痉止痛
常用药物包括阿托品、山莨菪碱、间苯三酚、哌替啶等。
2、利胆药物
常用药物包括50%硫酸镁、消炎利胆片、利胆片等。
3、抗感染
为了预防菌血症和化脓性并发症可使用抗生素,一般采用经验性抗菌药物治疗,可选用克林霉素、氨基糖苷类、第二、三代头孢菌素等。在明确致病菌后根据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进行目标治疗。
阿托品、山莨菪碱、间苯三酚、哌替啶、50%硫酸镁、消炎利胆片、利胆片、克林霉素
1、胆囊切除术
是急性胆囊炎、胆囊结石治疗的常规术式,首选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胆囊切际有顺行性和逆行性切除两种方法,逆行性切除术适用于炎症重、胆囊三角解剖结构不清情况下,减少胆管损伤的发生。
2、胆囊造口术
在患者情况极差,手术耐受力差;或者手术技术条件差,不能耐受胆囊切除术的情况下,可选择胆囊切开取石胆囊造口术。高危患者或局部粘连解剖不清者,可先行造口术进行减压引流,3个月后再行胆囊切除术。
3、超声引导下经皮肝胆囊穿刺引流术
适用于病情危重又不宜手术的化脓性胆囊炎患者,可降低胆囊内压,待急性期过去再择期行手术。
传统中药在慢性胆囊炎治疗方面有悠久历史,应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根据患者不同的临床表现辨证施治。同时可配合中医其他疗法,如针灸、耳穴疗法、药物贴敷等。
胆囊炎治疗周期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胆囊炎的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 、医保政策等有关。
流行病学
无传染性。
胆囊炎是我国常见的消化道疾病,是仅次于急性阑尾炎的常见急腹症。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胆囊炎的发生率也呈上升的趋势。
多见于中年以上女性,男女之比约为1:2。
病因
引起胆囊炎的原因较多,胆囊结石、感染、胆囊缺血、胆汁排出受阻等均可以引起胆囊炎。另外,不良的饮食习惯等可能增加本病发生风险。
1、急性胆囊炎
(1)急性结石性胆囊炎
①胆囊管梗阻、胆汁排出受阻,其中80%是由胆囊结石所致,尤其小结石易于嵌顿在胆囊颈管引起梗阻。偶有胆囊管扭转、狭窄等。梗阻后局部释放炎症因子,包括溶血卵磷脂,磷脂酶A及前列腺素等,引起胆囊急性炎症。
②致病菌入侵:大多数致病菌通过胆管逆行进入胆囊,也可经血液循环人侵。致病菌主要为革兰氏阴性杆菌、厌氧菌等。一旦胆囊胆汁排出不畅或梗阻时,胆囊的内环境则有利于细菌紧殖和生长。
(2)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
创伤、烧伤、长期胃肠外营养、大手术后导致胆囊胆汁淤滞和缺血可能是发病的原因。此种胆囊炎较常发生胆囊坏死、积脓或穿孔。
2、慢性胆囊炎
(1)慢性结石性胆囊炎
①胆囊结石:慢性结石性胆囊炎占所有慢性胆囊炎的90%~95%。胆囊结石是慢性胆囊炎的主要病因,结石可导致胆囊管反复梗阻,并造成胆囊黏膜损伤,出现反复的胆囊壁炎症反应、癜痕形成和胆囊功能障碍。
②细菌感染:当胆囊或胆管出现结石嵌顿、梗阻时,可能发生肠源性细菌感染。慢性胆囊炎的病原菌主要来源于肠道,致病菌种类与肠道细菌基本一致,以革兰阴性菌为主,主要包括大肠埃希菌、不动杆菌和奇异变形杆菌等。
(2)慢性非结石性胆囊炎
①感染:肠道细菌可经胆管至胆囊,亦可由血液或淋巴途径到达胆囊。少数慢性胆囊炎可由寄生虫、病毒感染引起,如蛔虫、梨形鞭毛虫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等。
②胆囊排空障碍:胆囊排空障碍导致排空时间延长,胆囊内胆汁淤积,胆囊增大,逐渐出现胆囊壁纤维化及慢性炎症细胞浸润,是慢性非结石性胆炎的重要病因。
③胆囊缺血:胆囊壁血管病变、大型非胆道手术,以及败血症、休克、严重创伤等重症疾病,都可能造成长期的胆囊黏膜缺血和局部炎症反应、坏死。
④代谢因素:某些原因致胆汁酸代谢障碍时,胆盐长期的化学性刺激、胰液反流亦可引起化学性慢性胆囊炎症。
不良的饮食习惯可能导致胆囊炎发生风险增加。
症状
胆囊炎患者的临床表现主要为右上腹疼痛不适、恶心、呕吐等,而急性胆囊炎和慢性胆囊炎的症状也不尽相同。急性胆囊炎患者还可伴有高热、黄疸等表现。
1、急性胆囊炎
右上腹部剧烈绞痛或胀痛,常在进脂肪餐后或夜间发作,常放至右肩或右背部,伴恶心呕吐。合并感染化脓时伴高热,体温可达40℃。较少的患者会出现黄疸,或有轻度黄疸。
2、慢性胆囊炎
症状常不典型,大多数患者有胆绞痛的病史,而后有厌油脂饮食、腹胀、嗳气等消化不良的症状。也可有右上腹隐痛,很少有发热。
1、Mirizzi综合征
如果结石嵌于胆囊管或Hartmann's囊,同时又压迫肝总管,引起肝总管梗阻;或者胆结石嵌入肝总管、产生胆囊胆管瘘,引起胆管炎或黄疸,统称为Mirizzi综合征。表现为反复发作的胆囊炎、胆管炎及梗阻性黄疸。
2、急性胆源性胰腺炎
胆囊炎病情进展引起胰管梗阻、胰液外溢、胰酶异常激活导致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表现为持续性发作,阵发性加重的腹痛,同时恶心和呕吐,部分患者会出现腹胀、黄疸和发热,重症患者可能出现消化道出血、休克、胰腺脑病等并发症,甚至死亡。
3、胆石性肠梗阻
胆结石进入肠道后引起肠道堵塞形成胆石性肠梗阻,病程初期症状较轻,表现为阵发性腹部绞痛,伴有恶心、呕吐;随病程进展,患者可出现肛门停止排气、排便,腹胀进行性加重,腹部压痛、板状腹,少数患者出现黄疸和消化道出血等。病程后期少数患者可出现肠扭转、肠绞窄、肠穿孔等并发症。
诊断
胆囊炎的诊断主要根据右上腹部疼痛、不适和消化不良等症状,体格检查有上腹部压痛,并结合超声等辅助检查结果即可做出诊断。在诊断过程中,医生需与急性阑尾炎和急性胰腺炎疾病相鉴别。
1、急性阑尾炎
急性阑尾炎患者表现为转移性右下腹疼痛,同时可能会伴有发热、恶心呕吐、腹胀等症状。高位阑尾炎的临床表现与急性胆囊炎类似,鉴别要点在于详细分析病史、根据超声及CT等辅助检查有无发现胆囊病变。
2、急性胰腺炎
急性胰腺炎常并发于急性胆囊炎或胆绞痛后,其腹痛范围偏左,并呈持续性疼痛,实验室检查发现血尿淀粉酶增高等。
3、胃十二指肠穿孔
有突发腹痛,很快波及全腹,呈板状腹及膈下游离气体等,易于鉴别。超声、CT等辅助检查可鉴别二者。
预后
多数胆囊炎患者一般预后良好。其治疗效果与病情的严重程度以及治疗是否及时、积极有关。通常在经过积极的治疗后可以缓解症状,提高生活质量,部分患者手术治疗后可以痊愈。若不积极进行治疗,可能会出现急性胆源性胰腺炎、Mirizzi综合征等严重并发症,预后较差。
治疗不及时、不正规,病情进展容易发生性胆源性胰腺炎、Mirizzi综合征等多种并发症。
本病经积极药物、手术治疗能够缓解症状,改善预后,部分患者手术治疗后可以痊愈。
部分患者经积极治疗可达到治愈,暂无大样本数据研究。
预防
胆囊炎是一种可以预防的疾病,积极治疗可能引起胆囊炎的疾病、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保持轻松愉快的心情等均能够有效降低本病的发生风险。
1、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减少高脂肪饮食,忌烟忌酒。
2、积极治疗可能引起胆囊炎的疾病,如结石、感染、胆汁淤滞等。
3、保持轻松愉快的心情,避免紧张、劳累、焦虑等情绪刺激。
4、保持健康体重。
5、生活规律,保证充足睡眠。
6、注意饮食卫生,避免肠道蛔虫感染。
饮食
胆囊炎的发生与饮食关系密切,患者宜合理饮食,急性发作时应采取禁食的措施。当症状缓解后应适量进食流质食物。规律进餐,忌暴饮暴食,应少量多餐,以利于胆汁的分泌和排出。
1、以低脂肪、低胆固醇饮食为主,可选择瘦肉、鸡肉、鱼肉及蔬菜、水果泥等
2、多饮水,以促进胆汁的排出。
1、忌食或少食用高脂肪类食物,如猪肉、牛肉、羊肉、奶油、黄油、油炸食物(特别是煎鸡蛋)、动物内脏、鱼子,以及多油糕点等。
2、限酒戒烟。
3、避免刺激性气味的饮料,如可乐,咖啡等。
4、忌食容易产生气体及刺激性食物:如韭菜、芹菜、扁豆、黄瓜、胡萝卜、卷心菜、洋葱、花生,土豆等,以免加重腹胀。
5、忌食辣椒、洋葱等刺激性强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