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512药品信息查询平台

毛囊炎

毛囊炎(folliculitis)是常见的毛囊炎症性皮肤病,可发生于身体任何毛囊部位,头面部、颈部、大腿、臀部及腋窝等部位多见。常见临床表现为毛囊周围的红色丘疹,有时可出现化脓、瘙痒、疼痛等症状。通常可根据情况采用药物、手术、激光等方法治疗。

主要病因

主要是因细菌、真菌等病原体感染引起,但部分毛囊炎病因尚不明确

发病部位

皮肤

就诊科室

皮肤科

常见症状

丘疹、脓疱、瘢痕、脱发、红肿、疼痛、瘙痒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检查项目

体格检查、涂片镜检、病原体培养、血常规、病理检查、皮肤镜检查

英文名称

folliculitis

遗传性

不会遗传

重要提醒

毛囊炎可发生于身体各个部位,部分患者还可能发生严重感染,或者出现瘢痕、脱发等表现,影响外貌和机体健康。

临床分类

1、根据病因分类

可大致分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毛囊炎。

2、根据炎症累及毛囊情况分类

可分为浅表性毛囊炎和深层毛囊炎两种类型。

(1)浅表性毛囊炎:病变累及部分毛囊。主要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性毛囊炎、假单胞菌毛囊炎、须部假性毛囊炎、马拉色菌毛囊炎(旧称糠秕孢子菌毛囊炎)。

(2)深层毛囊炎:病变累及整个毛囊,病情严重。主要包括须疮、疖、痈、革兰氏阴性菌毛囊炎、嗜酸性粒细胞毛囊样、项部硬结性毛囊炎、脱发性毛囊炎等。

就医指南

门诊指征

1、毛囊处出现丘疹、脓疱等皮损;

2、皮损不断变大、增多;

3、伴发红、发热、肿胀、疼痛等不适;

4、伴局部瘙痒不适;

5、局部出现瘢痕、脱发等情况;

6、出现其它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体征。

以上均需及时就医咨询。

就诊科室

患者皮肤毛囊处出现丘疹及红肿、疼痛等不适,且症状持续存在不缓解,应及时去皮肤科就诊。

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医生可能会对病变部位进行检查,注意着装,便于医生检查。

3、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4、近期若曾使用某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5、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您的皮疹是何时出现的?

2、近期皮疹有增多或变大吗?

3、您还存在瘙痒或疼痛等不适吗?

4、发病前皮肤是否存在破损?

5、您是否为过敏体质,有无接触过敏源?

6、患病前是否去过公共浴池、游泳池等场所?

7、以前是否有过相似症状?

8、是否曾使用药物进行治疗?什么药?效果如何?

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我为什么会患病?

2、我的病情严重吗?

3、我需要做什么检查?

4、我需要如何进行治疗?能治好吗?

5、这些治疗有什么风险吗?

6、若药物治疗,药物的用法用量、注意事项是什么?

7、若手术治疗,术后需如何护理?

8、我还有其他疾病,会对治疗产生影响吗?

9、我回家后怎么护理?

10、我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日常

总述

日常注意皮肤保护及个人卫生,养成良好生活习惯,规律作息,积极配合医生进行相关治疗,对促进皮损恢复可起到积极作用。

心理护理

1、心理特征

(1)因部分患者由于皮损发生于面颈部等皮肤暴露部位,影响外貌美观,容易出现自卑等不良心理。

(2)由于部分毛囊炎患者存在肿痛、发热等不适,影响日常工作、生活和学习,易使患者出现焦虑、烦躁等情绪。

2、护理措施

(1)患者可学习疾病的相关知识和治疗措施,树立治疗信心,正确面对疾病,积极配合医生治疗。

(2)家属要多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及时给予安慰和鼓励,帮助患者消除不良情绪,保持积极乐观心情。

用药护理

严格遵循医嘱用药,不擅自停药或调整药物剂量,以防影响治疗效果。如有药物不良反应情况发生,应立刻停药并告知医生,以便及时进行药物调整,防止耽误治疗。

术后护理

1、术后遵循医嘱定期换药,以防发生皮肤感染等不良情况。

2、术后注意切口恢复情况,如有持续疼痛、红肿,甚至化脓等情况,及时进行相关治疗。

生活管理

1、保持皮肤干燥、清洁,避免搔抓皮肤或挤压脓疱,以防引起感染。

2、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

3、穿宽松、柔软、透气的衣物,不穿紧身、不透气的衣服。

4、注意皮肤保护,以防皮肤损伤。

5、养成良好卫生习惯,使用温度适宜的清水洗浴,避免使用刺激性沐浴产品。

复诊须知

遵医嘱定期复查,如有皮损加重,瘙痒、疼痛不适加剧等情况时,及时就医诊治。

特殊护理

发生在头面部,尤其是危险三角区(鼻根到两嘴角之间的三角形区域)的皮损,忌用手挤压。因此处区域血管丰富,有血管通向大脑,且此处静脉无静脉瓣,若病原菌进入血管,可能会导致颅内感染等不良情况发生。

检查

预计检查

当患者出现皮肤丘疹、脓疱等表现,且皮损反复出现或持续存在时,应及时就医咨询。医生首先会进行体格检查,以初步了解皮肤情况,之后可能会建议进行涂片镜检、病原菌培养、血常规、病理学检查、皮肤镜检查等,以详细了解病变情况,明确诊断。

体格检查

医生首先会观察皮损的形态、颜色、大小、数目、分布特点等情况,之后会检查皮损的质地,有无触痛及波动感等情况。对疾病的诊断有一定辅助作用。

实验室检查

1、涂片镜检

医生会取部分脓液制成标本,然后在显微镜下进行观察,判断有无感染及感染的病原体种类。

2、病原体培养

医生会取部分脓液或刮取部分皮损组织进行培养,通过观察生成的菌落来判断感染的病原体类型。此检查对治疗药物的选择也有一定指导意义。

3、血常规

通常无需血常规检查,但若患者病情严重,医生可能会进行此项检查来判断感染情况。

病理检查

皮损不典型,难以诊断时,医生可能会在皮损处取部分皮肤组织制成标本,进行病理学检查,对明确疾病的诊断和鉴别有重要意义。

其他检查

有时医生还会进行皮肤镜检查。皮肤镜是一种可以放大数十倍的皮肤显微镜,能检查从表皮到真皮的细胞及皮肤和毛发的细微变化,使医生能清晰对皮损进行观察,并进行疾病诊断。

治疗

治疗原则

部分轻症毛囊炎可自行消退,无需特殊治疗。若毛囊炎反复发作或长期存在,甚至病情不断加重,则需及时进行治疗。医生会根据毛囊炎的类型、病情严重程度,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常用治疗方法有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物理治疗等。

一般治疗

每日用温水和无刺激性的抗菌产品清洗皮肤,保证皮肤清洁,并使用干净卫生的毛巾擦拭皮肤,同时注意皮肤保护,避免损伤,有助于缓解不适,加速皮损恢复、防止感染蔓延。

药物治疗

医生会根据感染病原体种类选择抗生素或抗真菌药物等进行治疗。一般病情较轻时,外用药物即可;若病情较重,则可口服用药进行抗感染治疗。必要时还可多种药物联合应用。治疗时要注意有无药物过敏及不良反应等情况发生。

1、抗生素类药物

主要针对各种细菌感染引起的毛囊炎。

(1)外用药物:主要包括莫匹罗星软膏、夫西地酸乳膏、复方多粘菌素B软膏、克林霉素凝胶等。

(2)口服药物:常用头孢呋辛、复方磺胺甲噁唑、阿莫西林、多西环素等。

2、抗真菌类药物

用于真菌感染引起的毛囊炎性病变。

(1)外用药物:常用有酮康唑乳膏或洗剂、咪康唑霜、益康唑霜、克霉唑霜等。

(2)口服用药:包括伊曲康唑、氟康唑、特比萘芬等。

3、其他

有时还可使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有助于减轻炎症;必要时还可选择氯己定溶液、碘伏溶液、聚维酮碘溶液、维A酸、吲哚美辛等药物治疗。

相关药品

莫匹罗星、夫西地酸、复方多粘菌素B、克林霉素、头孢呋辛、复方磺胺甲噁唑、阿莫西林、多西环素、酮康唑、咪康唑、益康唑、克霉唑、伊曲康唑、氟康唑、特比萘芬、氯己定溶液、碘伏溶液、聚维酮碘溶液、维A酸、吲哚美辛

手术治疗

1、晚期化脓、破裂溃疡的疖和痈,医生会在消毒、无菌的条件下进行切开引流,以排出脓液。

2、项部硬结性毛囊炎的硬块很大时,还可施行手术切除及植皮术治疗。

物理治疗

1、超短波、远红外线照射、光动力治疗等,具有消炎、镇痛及抗感染的作用。

2、根据情况进行激光脱毛,可永久性的去除毛囊,从根本上杜绝毛囊炎的发生。

治疗周期

治疗周期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个人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医保政策等有关。

流行病学

传染性

目前尚无确切证据表明毛囊炎具有明显传染性。

好发人群

任何年龄人群均可发病,但免疫力低下、患有慢性病、卫生较差、长期使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药物等人群较容易患病。

病因

总述

多数毛囊炎主要是因细菌、真菌等病原体引起毛囊感染所致,但也有部分类型的毛囊炎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机体免疫功能、过敏反应、螨虫寄生、瘢痕体质等有关。

基本病因

引起毛囊炎感染的细菌病原体中以金黄色葡萄球菌最为常见,其他还包括铜绿假单胞菌、克雷伯菌等;有时还可因马拉色菌等真菌感染所致。当皮肤损伤或因毛发等刺激毛囊时,皮肤屏障受损,致使细菌容易侵入皮肤,引起发生毛囊炎性病变。

危险因素

以下因素可增加毛囊炎的发病风险:

1、患有糖尿病、慢性白血病和艾滋病等疾病,免疫力低下。

2、患有痤疮和皮炎等影响皮肤屏障功能的疾病。

3、长期使用类固醇药物或长期应用抗生素治疗痤疮。

4、毛发卷曲。

5、多汗、个人卫生差等不良生活习惯。

6、剃须、脱毛、使用化妆品等导致毛囊堵塞或受损。

7、经常穿不透气的衣物、紧身衣服或使用粘性绷带等。

8、在不干净的浴缸中泡澡或在不卫生的游泳池游泳。

9、存在皮肤外伤。

10、身体肥胖。

11、长期坐位。

症状

总述

毛囊炎常见表现为毛囊周围形成红色丘疹,并伴有红、肿、热、痛的炎症反应,严重时可出现化脓、破溃、坏死,有时还可能会导致瘢痕或脱发。可自觉瘙痒、疼痛等不适。好发于头面部、颈部、大腿、臀部、外阴及腋窝等部位。但不同类型毛囊炎的症状表现存在一定差异。

典型症状

常见的毛囊炎类型表现如下:

1、金黄色葡萄球菌性毛囊炎

好发于头面部、颈部等,早期为红色丘疹,迅速发展成丘疹性脓疱,中间贯穿毛发,周围有红晕,继而可干燥结痂。

2、马拉色菌毛囊炎

好发于背上部、胸前、肩、颈等皮脂腺丰富的部位。皮损为散在分布的半球状红色丘疹或脓疱,直径2~6mm,表面有光泽,周边有红晕,间或有脓疱。部分患者有瘙痒症状。

3、革兰阴性菌性毛囊炎

皮损表现为红斑上出现黄色脓疱,部分患者可出现结节和脓肿。

4、须疮

初期在胡须部出现轻微肿胀的红斑,伴有灼热及瘙痒,之后红斑上出现小脓疱,脓疱中央有一根容易拔出的胡须。疱膜较薄,容易弄破留下湿润红色小点。新脓疱可陆续发生,相邻脓疱可融合。脓液干涸后形成黄色污痂,痂下为红色糜烂面。除脓疱外,患处还可有发红脱屑或湿疹样变化。病程持久,难自愈,预后可遗留瘢痕。

5、疖

系毛囊深部及周围组织的急性化脓性炎症。好发于头面部、颈部和臀部。局部出现红、肿、热、痛炎症的小结节,可逐渐肿大呈锥形,组织坏死后出现黄白色小脓栓,炎症反应加重,数日后,脓栓脱落、脓液排出,炎症可逐渐消失而痊愈。

6、痈

相邻近的多个毛囊感染,炎症融合所致。好发于颈、背、臀和大腿等处。初为弥漫性浸润性紫红色斑疹或斑块,表面紧张发亮,触痛明显,之后局部出现多个脓头(即脓栓),脓栓脱落后,可有较多血性分泌物排出,并有组织坏死和溃疡。愈合缓慢,伴有瘢痕形成。

7、脱发性毛囊炎

多发生于头皮及胡须、腋毛及阴毛等处。起初为头皮上的毛囊性小丘疹,之后化脓而结痂,出现萎缩性瘢痕,且瘢处头发脱落,瘢痕还可扩大并相互融合,引起新的皮肤损害。常可引起永久性脱发。本病病程长,可达数年或数十年。

8、项部硬结性毛囊炎

早期头后发缘处,以毛囊为中心的散在红色小丘疹和脓疱相融合,逐渐发展成瘢痕状硬结,硬结还可逐渐融合成较大的硬块。皮损处头发稀少或脱落。皮损发展缓慢,病程长且难自愈,硬块几乎不能消退。

9、嗜酸性粒细胞毛囊炎

毛囊附近形成反复出现的肿块和丘疹,伴有剧烈瘙痒,痊愈后可遗留色素沉着,好发于面部、躯干等区域。

伴随症状

感染严重时患者可能会出现发热、寒战、畏寒等全身症状。

并发症

部分患者可出现色素沉着、瘢痕等多种不良皮肤病变情况,感染严重者还可能会并发败血症。

诊断

诊断原则

根据患者既往用药史、目前所患疾病、日常卫生习惯等情况,结合皮肤丘疹、丘疱疹等皮肤表现和涂片镜检、病原体培养、病理检查、皮肤镜检查等多项辅助检查结果,通常不难诊断。诊断过程中还需与痤疮、毛周角化病、梅毒疹、疥疮、须部假性毛囊炎等疾病进行鉴别。

鉴别诊断

1、痤疮

是皮肤科最常见的毛囊皮脂腺慢性炎症性疾病,好发于青春期男女,皮肤损害包括粉刺、浅表脓疱、炎性丘疹、结节、囊肿及瘢痕等,通过病原学检查有助于鉴别。

2、毛周角化病

是一种慢性毛囊角化性皮肤病,有一定遗传倾向,好发于上臂外侧及大腿前侧,也可发生于面颊部和臀部。主要表现为正常肤色或淡红色的小丘疹,呈鸡皮样外观,皮肤有粗糙感。皮损在冬季加重,夏季减轻,但一般不会完全缓解。

3、梅毒疹

二期梅毒时出现梅毒疹,表现为红色、红褐色斑疹、斑丘疹和丘疹,少数为斑块、结节和脓疱,梅毒血清学试验阳性,有助于鉴别。

4、疥疮

是因疥螨寄生在皮肤引起的传染性皮肤病。主要表现为丘疹或在丘疹顶端有小疱,常有剧烈瘙痒(尤其是在晚上),皮疹可能遍布全身,也可能局限于某些部位,如手腕、肘部、生殖器等。皮肤镜检查等有助于诊断和鉴别。

5、须部假性毛囊炎

因卷曲毛发内向生长引起皮肤刺激导致的炎症,卷发男性多见。皮肤可有红色丘疹样表现,容易继发感染,可出现瘙痒及脓疱,治愈后可遗留瘢痕。

6、皮肤念珠菌病

自然存在于人体的念珠菌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致病菌入侵皮肤,引起红斑、丘疹、丘疱疹、水疱、脓疱疹样皮损,根据真菌学检查易鉴别。

7、盘状红斑狼疮

好发于头部、面部、耳部及口唇,典型表现为盘状红斑、斑块,表面黏着鳞屑,部分患者愈后可出现瘢痕并导致永久脱发。

8、脓癣

表现为红肿的痈状斑块上,毛根处多发小脓包,皮损处毛发易折断及拔出,真菌检查阳性。

9、其他

有时还需与局限性硬皮病、黄癣、寻常狼疮等疾病鉴别。

预后

一般预后

多数毛囊炎可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一般预后良好。但有时因病情较重,可能会遗留瘢痕、脱发等不良情况。部分患者还可能会因危险因素长期存在或日常皮肤护理不佳,引起疾病复发。

危害性

1、毛囊炎若发生于皮肤暴露部位,可能会影响外貌美观。

2、部分患者病情迁延,皮损长期存在,可能存在一定的治疗困难。

自愈性

部分病情较轻者可以自行痊愈。

治愈性

多数患者经合理、规范的治疗可以获得治愈。

治愈率

目前暂无大样本数据统计。

复发性

部分患者由于治疗不彻底或后期护理不当,可能会导致疾病复发。

预防

预防措施

保持皮肤卫生,避免皮肤损伤,减少不良刺激等,对预防毛囊炎的发生有一定作用。

1、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澡,避免使用不良皮肤产品,防止堵塞毛囊。

2、保护皮肤,防止皮肤破损引起病原菌感染。

3、注意保持毛巾、剃须刀等个人生活用品的清洁卫生。

4、穿宽松、透气衣物,尽量避免长时间使用橡胶手套或靴子等不透气的物品,如必须使用,一定注意保持手套或靴子的卫生,定期清洗。

5、在干净的热水浴缸、浴池、游泳池内活动。

6、剃须前,可使用温和的剃须膏软化毛发,保证剃须刀的卫生,剃须时避免刮伤皮肤。

7、积极治疗糖尿病等导致抵抗力下降的疾病。

8、在医生指导下正确用药,不乱用或滥用药物,以防对机体产生不良影响。

饮食

饮食调理

合理饮食,保证机体营养物质的摄入,同时注意避免油腻、辛辣刺激性食物,以防加重皮损和不适。

饮食建议

1、给予清淡、易消化饮食。

2、多吃新鲜水果蔬菜,以增加维生素等营养物质摄入充足。

饮食禁忌

1、忌食油腻、酸、辣等刺激性食物。

2、禁烟酒。

Copyright © www.bai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2023008180号-1

未经平台允许 不得私自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