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苔白腻

舌苔白腻(Whitish Glossy Coating of the Tongue)属于异常舌象的一种。临床以舌面上出现一层白色浊腻苔,苔质致密,颗粒细小,不易刮脱为主要特征。发生多与感受寒湿之邪、饮食不节等因素相关。若发现舌象异常,尽早治疗,调理得当,一般可恢复正常;若长期不治,或治疗不当,可导致阳气虚衰,损伤脏腑而引发各种疾病,预后不良。
主要病因
发病部位
就诊科室
常见症状
是否医保
检查项目
英文名称
遗传性
重要提醒
临床分类
1、外感寒湿
主要表现为舌苔薄且白膩;伴有发热怕冷,头痛,头重如裹,身体沉重疼痛,无汗;脉浮紧。
2、湿阻膜原
主要表现为舌苔白厚腻而干,或者厚如积粉,舌质红;伴有发热怕冷,身体疼痛,汗出,手足沉重,恶心呕吐,胃脘部胀满;脉缓。
3、寒饮内停
主要表现为舌苔白腻,水滑,舌质青紫;伴有面色苍白或晦暗,头晕眼花,神情倦怠,四肢乏力,呕吐清稀涎液,脘腹胀满,口不渴或渴不想喝水,小便少;脉沉迟。
就医指南
1、舌面上出现一层白色浊腻苔,苔质致密,颗粒细小,不易刮脱。
2、或伴有发热怕冷,身体疼痛,手足沉重,疲倦乏力等症状。
以上均须及时到医院就诊。
患者通常需到中医科进行咨询。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就诊前一天应清淡饮食。食用肥腻或辛辣食物后,可使舌色发生变化,影响医生的判断。
3、某些饮食或药物,会使舌苔染色,如饮用牛奶、豆浆、钡剂、椰汁,或食用花生、瓜子、豆类等。
4、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5、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6、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1、出现舌苔白腻等表现多久了?
2、舌象变化会在什么时候加重?什么时候减轻?
3、除上述症状外,还有没有其他不适,如发热怕冷、恶心呕吐、身体沉重等?
4、平时生活和工作的环境如何?
5、最近有经过什么治疗吗?有服用什么药物吗?
6、最近做过什么检查?
7、有什么其他疾病吗?病前有患感冒等外感疾病吗?
8、平时体质如何?心情如何?
9、平时饮食规律吗?有偏食冷饮或黏腻食物的习惯吗?
1、为什么会出现这些症状?能确诊吗?
2、病情严重吗?多久能缓解这些症状?
3、需要做哪些检查?
4、现在需要什么治疗方法?能治好吗?
5、这些治疗方法有什么风险吗?需要手术吗?手术有风险吗?
6、如果药物治疗,药物的用法用量、注意事项是什么?
7、有其他疾病,会对治疗产生影响吗?
8、平时要注意什么?回家后怎么护理?
9、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日常
患者在积极药物治疗的同时,要注意规律的作息、保持积极的心态等良好的护理干预,以利于疾病的治疗和机体的恢复。
1、因为湿性粘膩,不易速去。病人情绪低落,意志消沉。应保持保持乐观,心境平和,积极配合治疗。
2、多参加社会及文体活动,愉悦开怀,增强脾胃功能。
1、遵医嘱按时服药,用药后观察药物的疗效和反应。
2、一般不宜用大辛大热药物,以免化燥伤阴。也不宜用大苦大寒药物,以免使湿凝滞而不化。
1、居室宜通风,阳光充足。避免长久居住寒湿之地。
2、作息规律,注意气候变化,防寒保暖,防止感冒加重病情。
3、保证休息,病重者宜卧床休息;恢复期适当休息和活动,以不疲劳为度。
4、病人常出现头身困重、乏力、酸楚,四肢屈伸不利,走路时应注意安全,尤其是老年人。
5、湿浊逗留,脾气不和,可出现口淡无味或口腻。要保持口腔清洁,每日可用淡盐水或银花甘草水漱口。
1、注意观察头身乏力、酸楚的轻重,脘腹部症状及舌苔的变化,食欲及二便情况判断病情的轻重。
2、注意观察舌苔的厚薄,粘腻程度,最能反映湿邪的轻重。苔色的黄、白又反映热或挟寒的性质。
3、若出现当舌净无苔时,应立即与医生联系,不可继续服用。
遵医嘱定期复诊。一般需要做尿常规、超声检查、血常规等检查,以检查恢复情况,评估复发风险。
检查
医生除了对患者进行望闻问切中医检查外,通常需要西医的尿常规、超声检查、血常规等。如果伴有其他症状、体征,还可进一步开展其他相应的检查。
1、望诊
包括观察患者的面色、神态、姿态、口唇指甲颜色、舌质与舌苔变化等。
2、闻诊
主要是听声音,医生通过辨别患者语调的高低,呼吸的长短等来初步判断疾病的性质和病情轻重。
3、问诊
包括问寒热、问疼痛、问睡眠、问饮食、问二便,问出汗,问口渴情况,问既往病史及家族史等。
4、切诊
包括脉诊和按诊,通过触、按了解胸腹的情况等以及切脉来诊察疾病。
1、尿常规
通过检测尿液中的成分,可判断是否存在肝肾等疾病。
2、血常规
检查血液中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的数量等指标,可用于判断是否有炎症反应。
超声检查
可观察腹部肝、脾等脏器有无异常病变。
治疗
本类舌象的患者一般病情较复杂,治疗宜辨证施药。外感寒湿,治以温散寒湿;湿阻膜原证,治以开达膜原,辟移化浊,杀虫清热;寒饮内停证,治以温阳醒脾行水。
1、外感寒湿
(1)方药:羌活胜湿汤加减。
(2)常用中药:川芎、羌活、防风、藁本、独活、蔓荆子、炙甘草。
2、湿阻膜原
(1)方药:达原饮加减。
(2)常用中药:槟榔、厚朴、黄芩、甘草、草果、知母、白芍。
3、寒饮内停
(1)方药:温脾汤加减。
(2)常用中药:制附子、当归、干姜、芒硝、大黄、人参、甘草。
小青龙合剂、苏子降气丸、玉屏风口服液、蛤蚧定喘丸、生脉散口服液、益心口服液、安神养心丸等,视病情辨证选用。
一般不需手术治疗。
按摩疗法
可取阴陵泉穴,用双手拇指指腹从上到下用力地揉按该穴位,每天早晚各1次,每次1~3分钟即可。可改善舌苔色泽,治疗失眠、月经不调、下肢麻痹、膝关节炎等疾病。
治疗周期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个人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医保政策等有关。
流行病学
一般无传染性。
无特定好发人群。
病因
本病的发生多与感受寒湿之邪、饮食不节等因素相关。基本病机为湿浊上泛,发于舌苔。病位在舌,与脾胃等脏腑关系密切。
1、感受寒湿之邪
(1)汗出受寒,浴后当风,或冒雨涉水,居住潮湿,感受寒湿之邪,寒湿泛溢于上,寒令苔白,湿使苔腻,出现舌苔白腻。
(2)湿浊内困,复感外邪,湿热由表入里,蕴伏于膜原之间,阳气不得伸展,湿浊上泛,故见舌苔白腻。
2、饮食不节
平时过食生冷或黏腻的食物,损伤脾胃,导致脾阳不振,运化饮食物功能失常,水湿凝聚为痰饮,寒饮上泛,出现白腻苔。
症状
本类舌象以舌面上出现一层白色浊腻苔为主。主要表现在苔质和苔色两方面。食用豆浆和牛奶后,会出现舌苔白腻的现象,此为正常表现,不属于异常舌象。
1、舌质
苔质致密,颗粒细腻,舌边苔薄,舌中苔厚,刮之难去,如油腻覆盖舌面。
2、舌色
舌苔色白,有薄、厚之分,透过白苔可看到舌体,是薄白苔;舌苔白而厚,舌体被遮盖,为厚白苔。
目前缺乏相关并发症资料研究。
诊断
医生通常根据患者舌苔白腻的临床表现,结合中医望闻问切四诊和相对应的辅助检查可做出诊断。此外,通常还需要与白腐苔等进行鉴别。
1、临床表现
舌面上出现一层白色浊腻苔,苔质致密,颗粒细小,不易刮脱。或伴有身体疼痛,手足沉重,胃脘胀满等症状。
2、辅助检查
尿常规、超声检查、血常规等,有助于疾病的诊断。
白腐苔
白腻苔与白腐苔,苔质皆较厚。白腐苔颗粒粗大,刮之易去,多见于热证疾病中;白腻苔颗粒细小,紧附舌面,不易揩去,多见于湿证疾病中。
预后
若尽早发现治疗,调理得当,一般可恢复正常;若长期不治,或治疗不当,可导致阳气虚衰,损伤脏腑而引发各种疾病,预后不良。
若长期不治,或治疗不当,可导致阳气虚衰,损伤脏腑而引发各种疾病。
若发现舌象异常,尽早治疗,调理得当,一般可恢复正常。
如果引起舌苔白腻的病因没有彻底根除,或者平时调护不当,可能会导致再次出现白腻苔。
预防
本病预防应避免久居寒湿之地,增强体质,防止受邪,同时注意饮食调护,保持心情舒畅,可减少或减轻疾病的发生。
1、避免久居湿地而感受邪气,应保持室内干燥,阳光充足。
2、衣被等应勤晒,以保持干燥。劳动或运动后避免汗出当风,不可立即用冷水洗浴。
3、日常饮食宜搭配合理,加强营养。避免过食生冷或黏腻的食物。
4、平时加强体育锻炼,以调护正气,减少感邪机会,防止本病的发生。
5、特别注意天气或季节变化,随时采取有效的保暖防寒、防湿措施。
6、积极防治外感病证,如感冒等。
7、保持心情舒畅,心胸豁达,心态宁静,避免不良情志刺激,以减少各种诱发因素。
饮食
饮食要有节制,少食多餐,一般以软、热、清淡、易消化、富有营养为原则,尤其注意饮食宜忌,忌食生冷、油腻、过甜过咸的食物。
1、多食清淡有营养的食物,如小米粥,山药粥,瘦肉粥等。
2、多食易消化的食物。
3、多食温性食物及温热性饮料等。
1、忌食油腻性的食物,如肥油,油炸性食品,乳制品等。
2、忌食生冷食物,如冰糕,冰饮等,防止加重疾病。
3、忌食煎炸的食物,如油条,炸鸡,炸薯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