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512药品信息查询平台

阴道炎

阴道炎(vaginitis)是因各种原因导致的阴道炎症,是妇科最常见的疾病,在各年龄组均可发病,患者主要表现为阴道分泌物异常,阴道出现瘙痒、疼痛、灼热感等症状。得不到及时治疗时,阴道炎可引起多种并发症,甚至造成不孕。临床上常通过药物治疗此病,一般预后良好。

主要病因

细菌感染、真菌感染、寄生虫感染、雌激素水平下降、发育不完善、不良刺激

发病部位

生殖部位,阴道

就诊科室

妇科

常见症状

阴道分泌物异常、阴道瘙痒、阴道疼痛、阴道灼烧感、阴道出血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检查项目

妇科检查、血常规、阴道pH测定、组织活检、阴道镜检查

英文名称

vaginitis

遗传性

无遗传性

重要提醒

阴道炎得不到及时治疗可引起多种并发症,甚至造成不孕。

临床分类

1、滴虫阴道炎(trichomonal vaginitis,TV)

是由阴道毛滴虫引起的常见阴道炎症,也是常见的性传播疾病。

2、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ulvovaginal candidiais,VVC)

曾称念珠菌性阴道炎,是由假丝酵母菌引起的常见外阴阴道炎症。国外资料显示,约75%妇女一生中至少患过1次VVC,45%妇女经历过2次或2次以上的发病。

3、细菌性阴道病(bacterial vaginosis,BV)

是阴道内正常菌群失调所致的以带有鱼腥臭味的稀薄阴道分泌物增多为主要表现的混合感染。

4、萎缩性阴道炎(atrophic vaginitis)

为雌激素水平降低、局部抵抗力下降引起的、以需氧菌感染为主的阴道炎症。常见于自然绝经或人工绝经后的妇女,也可见于产后闭经、接受药物假绝经治疗者。

5、婴幼儿外阴阴道炎(infantile vaginitis)

是因婴幼儿外阴皮肤黏膜薄、雌激素水平低及阴道内异物等所致的外阴阴道继发感染。常见于5岁以下婴幼儿,多与外阴炎并存。

就医指南

门诊指征

1、阴道分泌物增多、颜色异常且有异味。

2、阴道瘙痒、灼热感。

3、阴道异常出血。

4、性交时阴道疼痛。

5、出现以上情况需及时到医院就诊。

就诊科室

可前往妇科就诊。

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患者可能需行妇科检查,宜穿宽松的衣物。

3、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4、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5、尽可能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6、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您的症状何时出现的?程度如何?

2、症状出现与月经周期有关联吗?

3、有无自行服药治疗过?

4、有无长期服用抗生素类药物?

5、您是否经常使用阴道洗剂或喷剂?

6、既往有过阴道炎病史吗?

7、有没有其他症状?

8、您是否怀孕?如果没有怀孕,近期有怀孕计划么?

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我为什么会出现这些症状?

2、我需要吃药么?

3、我的症状多久可以控制?

4、这个病会传染给别人么?

5、这会影响我怀孕么?

6、我怀孕了,吃药会影响胎儿么?

7、这个病会复发吗?

日常

总述

在日常生活中,患者应保持良好的生活作息和心理状态;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治疗,遵照医嘱用药;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可促进疾病的恢复。

心理护理

阴道炎可能给女性的日常生活带来较大不适,进而造成一定的心理压力,良好的精神状态也有助于阴道炎的恢复。阴道炎患者应该尽量保持愉悦的心情,家属也可适当与患者沟通,以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

用药护理

1、患者应当遵医嘱足量足疗程用药,避免引起病情反复。

2、哺乳期妇女用药期间不能哺乳。

3、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患者在治疗前建议作阴道分泌物培养同时行药敏试验,治疗期间定期复查检测疗效,并注意药物副作用,一旦出现肝功能异常等副作用,立即停药,待副作用消失后更换其他药物。

生活管理

1、阴道炎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要注重私密处的清洁护理,经常换洗内裤,注重个人的生活卫生,内裤清洗之后,应该高温消毒,避免内裤上有细菌残留。

2、阴道炎患者在患病期间,禁止性生活,以避免病菌的交叉感染。

3、日常生活过程中,要养成多饮水的习惯,尿流冲洗尿道有利于预防尿道炎。

4、女性在小便之后,要及时将私处擦拭干净,并且要减少护垫的使用,在擦拭私处时,要选择科学的擦拭方法,从阴道处往后擦拭。

5、选用宽松、透气的内裤,尽量选择纯棉的材质。

6、被褥要经常晾晒,减少微生物的滋生。

7、注意加强体育锻炼,增强身体素质,提高免疫力。

8、洗澡时尽量避免盆浴。

检查

预计检查

当患者出现阴道分泌物异常、瘙痒、疼痛等症状时,需及时到医院进行检查。医生会先给患者进行体格检查,初步了解患者一般情况后,会选择性的让患者做血常规、阴道pH测定、组织活检、阴道镜检查等检查,以明确诊断。

体格检查

阴道炎患者多需行妇科检查,除对患者的外阴及阴道情况进行初步了解外,还可了解阴道分泌物的数量、性质、异味等,对患者的病因及病病情做初步判断,有时可能需要用到扩阴器。

1、检查意义

为了了解患者生殖器官健康状况,采集宫颈分泌物进行实验室检查等,医生通常会要求患者进行妇科检查。

2、检查方法

首先,患者需要脱掉裤子,一般只需脱掉鞋和一个裤腿,躺在铺好一次性垫子或消毒垫子的诊床,双腿分开放在床两侧的架子上,最大程度暴露会阴。这时医生将阴道窥镜放入阴道内进行视诊,然后取出阴道窥镜,放入一指或两指进行触诊,即双合诊,有时需要医生一指放入阴道、一指放入肛门,配合另一只手在腹部进行检查,即三合诊。对于无性生活、阴道闭锁等原因不能从阴道进入检查,医生可以采取一手通过肛门放入直肠,另一手在腹部配合检查的方法。值得注意的是,检查前需排尿,并且要避开经期。妇科检查可能会造成轻度不适,但一般不会有任何损伤。

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

部分阴道患者可有白细胞增多,一般可行血常规发现。

2、阴道pH测定

阴道的酸碱度对患者的发病存在一定影响,医生可能会通过在阴道壁上使用pH测试棒或pH纸来测定患者阴道pH,对于判断阴道炎病因有一定帮助。

3、阴道分泌物检测

医生多会取患者阴道分泌物送检以明确分泌物内有无致病原,不同类型致病原的检测方法可能有所区别,阴道分泌物对于感染原因导致的阴道炎确诊及后续治疗有重要价值。

4、激素水平测定

萎缩性阴道炎患者检测血清中雌二醇水平有助于辅助诊断。该类患者多可见激素水平明显降低。

病理检查

检查发现阴道存在异常红肿破溃或肿物,以及萎缩性阴道炎出现阴道壁肉芽组织及溃疡情况者,需行局部活组织检查,与阴道癌相鉴别。

其他检查

必要时医生可能行阴道镜检查深入明确患者阴道及黏膜有无病变。

治疗

治疗原则

阴道炎的治疗一般以药物治疗为主,不同类型的阴道炎治疗药物可有所不同。此外,多数阴道炎患者男性伴侣需一同接受治疗,避免发生交叉感染。

药物治疗

1、滴虫性阴道炎

此类型阴道炎患者多需口服甲硝唑或替硝唑进行治疗。

2、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

单纯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常采用唑类抗真菌药物,一般为克霉唑、咪康唑、制霉菌素等,多选用局部用药。未婚妇女及不宜采用局部用药者,可选用口服药物,常选用氟康唑。妊娠期患者以局部用药为主,以小剂量长疗程为佳,禁用口服唑类抗真菌药物。

3、细菌性阴道病

治疗多选用抗厌氧菌药物,主要有甲硝唑、替硝唑、克林霉素,可视情况选择口服全身用药或局部用药,哺乳期以选择局部用药为宜。

4、萎缩性阴道炎

患者多需使用雌激素,增加阴道抵抗力,可全身用药或局部用药,局部用药主要为雌三醇软膏,全身用药一般为替勃龙。另外,患者多还需使用抗生素如诺氟沙星等抑制细菌生长。

5、婴幼儿外外阴阴道炎

患者多根据病原体口服对应抗生素进行治疗,也可用吸管将抗生素滴入阴道内。

6、过敏性阴道炎

过敏性阴道炎患者多不使用药物治疗,症状严重者可视情况择抗组胺药如赛庚啶片等进行治疗。

相关药品

甲硝唑、替硝唑、克霉唑、咪康唑、制霉菌素、克林霉素、雌三醇、替勃龙、赛庚啶

手术治疗

本病一般无需手术治疗。

治疗周期

治疗周期一般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医保政策等有关。

流行病学

传染性

感染性阴道炎多具有传染性。

传染源

感染病性阴道炎患者或致病微生物携带者。

传播途径

1、多数感染性阴道炎可通过性行为传播。

2、部分阴道炎也可通过被污染的衣服或用具传播。

发病率

1、滴虫性阴道炎女性发病率约10%~25%。

2、约75%妇女一生中至少曾患过1次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45%的妇女经历过2次或2次以上的发病。

好发人群

1、育龄期妇女是细菌性阴道病的好发人群,尤其是性活跃期妇女。

2、绝经后妇女是萎缩性阴道炎的好发人群。

3、婴幼儿外阴阴道炎多见于1~5岁幼女。

病因

总述

阴道的发生原因与细菌感染、真菌感染、寄生虫感染、雌激素水平下降、发育不完善、不良刺激等有关。不同类型的阴道炎,可有不同的病因。

基本病因

1、滴虫性阴道炎

病原体为阴道滴毛虫,滴虫性阴道主要通过性行为直接传播。男性由于感染滴虫后常无症状,易成为感染源。本病也可经公共浴池、浴盆、溶巾、游泳池、坐式便器、衣物、污染的器械及敷料等间接传播。

2、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

病原体为假丝酵母菌,属机会致病菌,正常女性阴道内可存在假丝酵母菌,但并不致病,一般在各种原因导致患者免疫力下降时,假丝酵母菌可侵袭人体造成发病。

3、细菌性阴道病

正常阴道内菌群以乳杆菌为优势菌群,但阴道内菌群可因多种原因出现菌群紊乱,导致部分厌氧菌增加引起细菌性阴道炎。

4、萎缩性阴道炎

绝经后妇女因卵巢功能衰退或缺失,雌激素水平降低,阴道壁萎缩,黏膜变薄,上皮细胞内糖原减少,阴道内pH升高,从而导致嗜酸的乳杆菌不再为优势菌,局部抵抗力降低,以需氧菌为主的其他致病菌过度繁殖,进而可能引起萎缩性阴道炎。

5、婴幼儿外阴阴道炎

婴幼儿外阴阴道炎常见病原体有大肠埃希菌及葡萄球菌、链球菌等,淋病奈瑟菌、阴道毛滴虫、白假丝酵母菌也为常见病原体。病原体常通过患病成人的手、衣物、毛巾、浴盆等间接传播。而婴幼儿外阴阴道容易发生炎症的原因是因为由于婴幼儿的解剖、生理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婴幼儿外阴尚未完全发育好,不能遮盖尿道口及阴道前庭,细菌容易侵入。

(2)婴幼儿阴道环境与成人不同,新生儿出生后2~3周,母体来源的雌激素水平下降,自身雌激素水平低,阴道上皮薄,糖原少,pH升至6.0~8.0,乳杆菌没有成为优势菌,阴道抵抗力差,易受其他细菌感染。

(3)婴幼儿卫生习惯不良,外阴不洁、尿液及粪便污染、外阴损伤或蛲虫感染,均可引起炎症。

(4)幼儿阴道内容易误放异物,造成继发感染。

6、过敏性阴道炎

过敏性阴道炎多由于致敏原接触阴道粘膜引起阴道过敏性炎症,药物、卫生棉条等都可成为过敏原。

危险因素

1、使用不洁卫生用品

女性使用不干净或消毒不严的卫生用品很容易引发阴道炎。比如说不干净的手纸、卫生巾,或护垫。

2、不注意个人卫生

使用公用坐便器或到公共游泳池游泳等,有可能被传染上阴道炎,其中比较容易发生的是阴道毛滴虫和白色念珠菌所引起的阴道炎。此外,女性不注意经期卫生,不勤换内裤,对内裤消毒不严格也会引发阴道炎。

3、频繁用洗液冲洗阴道

有些女性喜欢用洗液清洗外阴或阴道,认为这样才可以保持外阴的清洁,频繁使用洗液可能损伤阴道,从而增加阴道炎的感染概率。

4、妊娠

妊娠期体内性激素水平较平时明显升高,会使阴道上皮细胞内糖原含量增加,增加阴道酸度,形成有利于念珠菌生长的环境。同时,妊娠可使细胞的免疫力下降,从而致病。

5、疾病

部分性病、艾滋病及慢性代谢性疾病如糖尿病等可导致阴道炎风险增高。

6、药物

长期应用免疫抑制剂等、皮质类固醇等可能导致免疫力下降,造成阴道炎风险增加。雌激素有使糖原在阴道上皮细胞内沉积的作用,这些糖原在阴道乳酸杆菌的作角下分解成乳酸,使阴道酸度增加,有利于念珠菌生长,因此应用雌激素也是阴道炎的危险因素之一。

7、其他

患其他严重疾病使抵抗力下降,或复合维生素B缺乏时,也容易发生阴道炎。

症状

总述

阴道炎患者多表现为阴道分泌物数量、颜色、气味的异常,阴道出现瘙痒、疼痛,有时可见性交痛,阴道少量出血或尿频尿急等尿道刺激症状。但各类型阴道炎具体表现有所区别。

典型症状

1、滴虫阴道炎

(1)潜伏期为4~28日。25%~50%患者感染初期无症状。

(2)主要症状是阴道分泌物增多及外阴瘙痒,间或出现灼热、疼痛、性交痛等。瘙痒部位主要为阴道口及外阴。

(3)分泌物典型特点为稀薄脓性、泡沫状、有异味。分泌物灰黄色、黄白色呈脓性,若合并其他感染则呈黄绿色。

(4)若合并尿道感染,可有尿频、尿痛的症状,有时可有血尿。

2、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

(1)主要表现为外阴阴道瘙痒、阴道分泌物增多。外阴阴道瘙痒症状明显,持续时间长,严重者坐立不安,以夜晚更加明显。部分患者有外阴部灼热痛、性交痛以及排尿痛。

(2)阴道分泌物的特征为白色稠厚,呈凝乳状或豆腐渣样。

3、细菌性阴道炎

(1)带有鱼腥臭味的稀薄阴道分泌物增多是其临床特点。分泌物呈灰白色、均匀一致、稀薄状

(2)可伴有轻度外阴瘙痒或烧灼感,性交后症状加重。

(3)10%~40%患者无临床症状。

4、萎缩性阴道炎

(1)主要症状为外阴灼热不适、瘙痒。

(2)阴道分泌物稀薄,呈淡黄色;感染严重者阴道分泌物呈脓血性。可伴有性交痛。

5、婴幼儿外阴阴道炎

(1)主要症状为阴道分泌物增多,呈脓性。

(2)大量分泌物刺激引起外阴痛痒,患儿哭闹、烦躁不安或用手搔抓外阴。

(3)部分患儿伴有下泌尿道感染,出现尿急、尿频、尿痛。

并发症

1、阴道炎如果得不到有效的治疗,可能会造成阴道内细菌的上行感染,造成宫颈炎或者宫颈糜烂等妇科疾病。

2、有些阴道炎症也会牵连至其他器官,造成盆腔炎、附件炎等生殖器官炎症。

3、严重的阴道炎会造成女性不孕的情况,这是因为阴道内的炎性细胞会影响精子的运行或者是吞噬精子导致。

诊断

诊断原则

阴道炎患者病因多样,医生多根据患者年龄、病史、妇科检查及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必要时还需参考阴道镜检查结果。阴道癌可与阴道炎部分症状相似,可行组织活检进行鉴别诊断。

鉴别诊断

阴道炎与早期阴道癌有时在肉眼上难以分辨,尤其是癌灶为多中心或弥漫性生长时,多需组织检查进行鉴别诊断。

预后

一般预后

阴道炎患者经有效治疗一般预后良好,通常不遗留其他问题。

危害性

1、阴道炎得不到有效控制,可引起盆腔炎、尿道炎、膀胱炎等多种并发症,甚至可造成不孕。

2、妊娠期出现阴道炎且控制不佳者,可能导致妊娠结局不佳,出现早产、低体重儿、产后子宫内膜异位症等问题。

治愈性

本病可治愈。

治愈率

大多数患者经积极治疗可治愈。

根治性

本病可以根治。

复发性

若出现不注意卫生、未按医嘱足量用药等情况,有可能再次复发。

预防

预防措施

在日常生活中注意生活习惯,可一定程度上的降低阴道炎发生的风险:

1、避免乱用抗生素

经常乱用一些抗生素会导致阴通内的菌群失调,使病菌大量繁殖,从而增加了阴道炎的发病率。在使用抗生素时,应该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2、不要过度清洗阴道

过度清洁阴道的卫生,导致内部环境紊乱,反而更容易滋生细菌,平时清洗私处时只需要用干净的湿开水就可以。

3、内裤的选择

服装的选择主要是内裤的选择,要选择透气性好的内裤,如纯棉或其他天然纤维织物,女性的内裤必须要单独清洁,以免被外衣外裤上的细菌传染,尤其是家里或者自己患有阴道炎疾病的女性,就要更加注意卫生,内裤要常在阳光下晒干。不要穿紧身化纤内裤和过紧的裤子。

4、不要长时间久坐

如果经常久坐就会导致私处透风不畅,血液循环受到阻碍,从而引发阴道炎。平时可以适当的多参与一些体育活动,加强自身的抵抗力。

5、注意个人卫生

保持外阴清洁、干燥,勤换内裤,外阴用具专人专用,用过的内裤、毛巾、盆均应该用开水烫洗;去公共场所应,如公共厕所、游泳池、浴室,尽量避免接触他人用具,预防交叉感染;如厕后需从前向后擦拭,以避免来自直肠的感染。

6、避免滥交

滴虫性阴道炎是常见的性传播疾病,可通过性接触传播,因此应该避免不洁滥交生活。

饮食

饮食调理

阴道炎患者应当注意日常的饮食习惯,良好的饮食习惯对于患者症状的控制及疾病恢复有较大帮助。

饮食建议

1、多食用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如糙米、全麦面包等。

2、可适当食用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如新鲜的水果、蔬菜等。

3、宜多食含有丰富的活性嗜酸乳杆菌的酸奶。

饮食禁忌

1、避免过量饮酒。

2、忌海鲜河鲜等食物,如桂鱼、黄鱼、带鱼、黑鱼、虾、蟹等水产品。

3、忌甜腻、油腻食物,如肥肉、猪油、奶油、牛油、羊油等。

4、避免高糖食物,如巧克力、糖果、奶油蛋糕等。

5、避免食用辛辣、刺激类食物,如辣椒、生姜等。

Copyright © www.bai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2023008180号-1

未经平台允许 不得私自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