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肌劳损

腰肌劳损(lumbar muscules strain),又称功能性腰痛、慢性下腰损伤、腰背肌筋膜炎等,实为腰部肌肉及其附着点筋膜或骨膜的慢性损伤性炎症,是腰痛的常见原因之一,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主要症状是腰或腰骶部胀痛、酸痛,反复发作,疼痛可随气候变化或劳累程度而变化,如日间劳累加重,休息后可减轻,或者时轻时重。
主要病因
其它名称
发病部位
就诊科室
常见症状
是否医保
检查项目
相关中医疾病
英文名称
重要提醒
就医指南
长期、反复腰背部疼痛,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者,均须及时就医咨询。
首诊科室为骨科。
1、就诊前保护好腰部,避免过度劳累或剧烈运动,以免损伤加重。
2、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3、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4、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5、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1、您腰痛的症状持续多久了?随着时间的推移有加重的情况吗?
2、您除了腰痛以外还有其他症状吗,如肢体麻木、大便秘结、腰部僵硬、性功能障碍?
3、您的腰痛在什么情况下会加重?什么情况下会好转?
4、您之前是否受过腰伤或患过腰椎的疾病?
5、您之前是否做过腰椎的手术?
6、您最近是否接触过结核患者?
7、您平时的工作需要经常久站久坐或弯腰吗?
8、您平时经常从事重体力劳动吗?
1、我为什么会有腰疼?最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2、我需要做哪些检查?
3、我需要住院吗?
4、我现在需要用怎样的手段治疗?能治愈吗?
5、这些治疗方法对我有什么风险吗?
6、我还有其他疾病,这会影响我的治疗吗?
7、回家后我应该注意什么?
8、如果需要吃药治疗,药物的用法用量、注意事项是什么?
9、我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日常
1、经常合理锻炼身体,特别是腰背肌的锻炼。
2、注意劳逸结合,避免久坐久站,避免过度劳累,不可强力搬持重物。
3、劳动出汗后,应及时擦汗,避免吹冷风、空调,特别避免夏天在潮湿的地面睡觉。
4、平时应加强腰部护理,注意腰部保暖,佩戴腰围。
5、节制房事。对平素肾气虚弱、肾气精亏,或老年及体弱者尤为重要。
腰背肌康复锻炼方法;
1、腰部前屈后伸运动
两足分开与肩同宽站立,两手叉腰,作好预备姿势。然后做腰部充分前屈和后伸各四次,运动时要尽量使腰部肌肉放松。
2、腰部回旋运动
姿势同前,腰部作顺时针及逆时针方向旋转1次,然后由慢到快,由大到小,顺时针、逆时针交替回旋各8次。
3、“拱桥式”锻炼
仰卧床上,双腿屈曲,以双足、双肘和后头部为支点(5点支撑)用力将臀部抬高,如拱桥状,随着锻炼的进展,可将双臂放于胸前,仅以双足和头后部为支点进行练习。每天反复锻炼20-40次。
4、“飞燕式”锻炼
俯卧床上,双臂放在身体两侧,双腿伸直,然后将头、上肢和下肢用力向上抬起,不要使肘和膝关节屈曲,要始终保持伸直,如飞燕状。每天反复锻炼20~40次即可。
5、仰卧保健法
患者取仰卧位,先双脚、双肘和头部五点,支撑于床上,将腰、背、臀和下肢用力挺起稍离开床面,维持感到疲劳时,再恢复平静的仰卧位休息。按此法反复进行10分钟左右,每天早晚各锻炼1次。
检查
1、医生会首先观察骨骼等是否存在畸形,观察患者是否存在腰部侧弯、僵硬。
2、医生会在患者腰背部进行按压、叩击,寻找压痛点。腰肌劳损患者压痛点较为广泛,多在脊柱棘突两旁、椎体横突附近、骶髂关节处。
3、医生会让患者配合做一些动作测试有无活动受限、皮肤感觉异常,如腰肌劳损患者直腿抬高试验通常为阴性,不伴有肢体麻木或皮肤感觉异常等。
1、X线
一般无异常发现,老年患者可发现腰椎骨质疏松或骨质增生,少数病人可伴有骨骼、脊柱畸形。
2、其他
CT、磁共振成像(MRI)可用于腰肌劳损的鉴别诊断。
治疗
腰肌劳损主要采取综合性的保守治疗方案,如药物治疗、腰背肌的肌肉训练及中医治疗等。
1、非甾体类抗炎药
该类药物有抗炎、止痛的功能,是腰肌劳损常用药物,可用双氯芬酸二乙胺乳胶剂、氟比洛芬巴布膏等外用于腰背部疼痛处,可有效减轻炎症反应。亦可遵医嘱口服布洛芬、依托考昔、塞来昔布等药物。
2、肌肉松弛药
该类药物可以缓解腰部肌肉的痉挛状态,改善患者症状,常用药物有盐酸乙哌立松等。
3、封闭治疗
对于疼痛严重者,通常可采用封闭疗法,即将止痛药物注射在腰骶部特定的疼痛点或部位,常用药物为利多卡因、曲安奈德等。
双氯芬酸二乙胺乳胶剂、氟比洛芬巴布膏、布洛芬、依托考昔、塞来昔布、盐酸乙哌立松、利多卡因、曲安奈德
1、中药
透过中药外敷和内用,进行综合调理诊治。常用的中医外擦药,如红花油、正骨水等,或外贴伤湿止痛膏、宝珍膏、温经通络膏等伤科膏药。
2、针灸
针灸为针法和灸法的合称,是采用针刺或火灸人体穴位来治疗腰肌劳损。
3、拔罐
以罐为工具,利用负压吸附于体表,达到通经活络、行气活血和消肿止痛等作用。
4、推拿按摩
推拿按摩可以促进血液循环、舒筋通络、活血散淤、解筋止痛。
1、物理疗法
常用的物理疗法主要为热疗,热疗可解除痉挛,促进血液循环。常用的有热水袋、热敷、电热和红外线。也可用蜡疗、超短波、氮氖激光等疗法。
2、运动疗法
运动疗法是国内外普遍认为治疗肌肉损伤慢性期的安全、有效的方法。适当的伸展练习、稳定性练习和力量练习相结合可以在短期内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 、医保政策等有关。
流行病学
1、骨科常见病、多发病。
2、有研究显示,70%的成年人都曾发生过腰肌劳损导致的腰背部疼痛。
1、30-50岁的中青年人为高发人群。
2、多见于长期静坐或保持一个姿势缺乏运动的文职人员、司机、教师等。
3、重体力劳动者多发。
4、运动员多发。
病因
腰部在活动时由于其位置较低,所承受的重力较大,从而腰部受力也最集中。过度负重、腰部活动的姿势不良都有可能造成腰部脊柱周围的肌肉、筋膜和韧带损伤。急性腰扭伤后未获得及时有效的治疗,也能引起腰部慢性无菌性炎症。
1、慢性劳损
慢性腰肌劳损是一种积累性损伤,主要是因为腰部肌肉疲劳过度,致使腰部肌肉、筋膜及韧带持续性牵拉,肌肉内压增加,供血受阻,引起肌纤维在收缩时消耗的能源不能及时补充,局部产生积聚过多的乳酸,抑制腰部正常的代谢,这些产物不能及时清除,引发炎症、粘连,如此反复,导致组织变性,引起慢性腰痛。
2、急性腰扭伤治疗不当
腰部肌肉急性损伤后,未得到及时正确的治疗,或治疗不够彻底,或反复损伤,致使损伤后的腰肌筋膜不能完全修复,血肿吸收不好,渗出物纤维化,局部存在慢性无菌性炎症,微循环障碍,乳酸等代谢产物的堆积,刺激神经末梢而引起症状。
3、先天畸形
先天隐性骶椎裂使部分肌肉、韧带失去附着点,从而减弱了腰骶关节的稳定性。一侧腰椎骶化或骶椎腰化,两侧腰椎间小关节不对称,使两侧腰骶肌运动不一致,造成部分腰背肌代偿性劳损。
4、小关节功能紊乱
腰椎小关节功能紊乱,引起腰部肌力平衡失调,肌肉紧张、痉挛,导致疼痛及腰部功能活动障碍。
5、骨折损伤
腰椎骨折损伤后,长期卧床不起,腰背肌肉长时间疲劳,致使部分肌纤维长期处于紧张状态,时间久了会引发部分腰部肌肉会出现劳损。
6、理化因素的刺激
如寒冷刺激,致使腰骶部肌肉、筋膜及韧带紧张而痉挛,引发损伤。
1、重体力劳动或过度运动,长期劳累。
2、长时间处于寒冷和潮湿的环境。
3、久坐、久站、姿势不当,导致长时间腰部负重。
4、肥胖、吸烟、饮酒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发病风险。
症状
1、慢性疼痛
(1)疼痛性质:酸痛或胀痛。
(2)疼痛频率:呈间歇性,反复发作,如病情严重则变为持续性。
(3)疼痛范围:腰背部疼痛范围可能会较广泛,可向臀部放射。
(4)影响因素:站立或扭转时疼痛加剧,休息或改变体位后疼痛通常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劳累、受风寒后可导致症状的加重。
2、腰部按压痛
用手按压可出现压痛,压痛点常在肌肉起、止点附近或神经肌肉结合点,如一侧或两侧骶棘肌轻度压痛。在压痛点进行叩击,疼痛反可减轻。
3、活动受限
腰腿活动一般无明显障碍,严重者可稍有受限。由于患侧腰肌痉挛收缩,骨盆可以倾斜,腰部显得僵硬,起卧床比较费力。
诊断
医生将结合患者病史、症状、体格检查及影像学检查等进行综合判断。如患者长期从事体力劳动,或长时间保持固定体态,继发出现反复的腰部疼痛,不伴有下肢症状等,多考虑为腰肌劳损。该过程中,医生会通过系列检查排除腰椎病变等。
1、强直性脊柱炎
腰痛主要表现为休息痛,腰椎活动度明显受限,脊柱可有叩击痛。HLA-B27多为阳性。X线检查可见腰椎椎体边缘增生骨赘和周围韧带钙化。
2、陈旧性腰椎骨折
有外伤史,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腰部功能障碍。X线检查可发现椎体压缩或附件骨折。
3、腰椎间盘突出
腰椎间盘突出症亦有腰部疼痛,但有固定的棘间及椎旁压痛点,疼痛向臀部及下肢放射,腰后伸时按压压痛点则疼痛加重。可有持续或间歇性加重之单侧或双侧坐骨神经痛,可因咳嗽、打喷嚏等而诱发,直腿抬高或加强实验阳性,腰椎表现为侧弯、平直或后凸畸形,活动受限。X线检查显示腰椎侧弯、平直、椎间隙不等或狭窄。
预后
1、若未能及时治疗,或病情控制不佳,容易导致病情反复或加重,影响腰部活动,进而影响工作和日常生活。
2、严重者可因肌肉痉挛导致脊柱侧弯,影响形态外观。
预防
1、科学锻炼
尤其是常年久坐的人,腰背肌肉比较薄弱,容易损伤,应有目的地加强腰背肌肉的锻炼。体育运动或剧烈活动时,要做好准备活动。
2、防止寒冷潮湿
不要随意睡在潮湿的地方。根据气候的变化,随时增添衣服,出汗及雨淋之后,要及时更换湿衣或擦干身体。天冷时可用电热毯或睡热炕头。
3、劳逸结合
避免长期固定在一个动作上和强制的弯腰动作。如久坐久站后应经常改变一下体位或在一定时间后做简单的体操。
4、纠正不良姿势
纠正不良的工作姿势,如弯腰过久,或伏案过低等。从地上取重物时,应屈膝下蹲,避免弯腰加重负担,向高处取放东西时,够不着不宜勉强,休息应睡比较硬的床,以保持脊柱的正常生理弯曲等。
5、控制体重
以减轻腰部的负担,特别是中老年人和妇女产后,都是容易发胖的时期,节制饮食、加强锻炼是非常必要的。
6、积极治疗腰部损伤或疾病
当腰部出现损伤或疾病时,应积极配合医生治疗,确保腰部的完全康复后再恢复劳作。
7、节制性生活
中医认为腰为肾之腑,房事过频必然有损于肾,肾亏则腰痛。
饮食
科学合理的饮食可保证机体功能的正常运转,起到辅助控制病情、维持治疗效果、促进疾病康复的作用。
1、控制总热量,避免发胖。过度肥胖也会加重腰部负担。
2、补充维生素和纤维素。适当吃些牛奶、米糠、麸皮、胡萝卜等加以补充。
3、选用饮品宜偏温,不宜生冷。
4、老年肝肾亏损可食胡桃肉、黑大豆、蚕豆、芝麻、牛肉等。
1、禁食辛辣刺激的食物,如辣椒、油炸辣蚕豆、油条、油炸饼等。
2、忌食肥腻燥热的食物,如猪肥肉、炒花生、咖喱牛肉、咖喱鸡肉等。
3、不宜喝浓咖啡、烈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