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512药品信息查询平台

肺气虚

肺气虚(deficiency of lung qi),又称肺气不足,是指肺气不足,推动和调节呼吸、输布水液、散布卫气以防御等作用减退的病理变化。临床常见咳嗽无力,痰液清稀,声音低怯,面色淡白,神情疲惫,肢体倦怠,或有自汗,畏风,易于感冒等症状。发生与禀赋不足、久病咳喘、年老体弱、积劳内伤等因素有关。本病一般起病较缓,病程较长,若辩证明确,积极治疗,一般预后良好。若未及时治疗,病情发展,可导致多种变证,甚至发生虚劳病。

主要病因

禀赋不足、久病咳喘、年老体弱、积劳内伤

其它名称

肺气不足

发病部位

肺脏

就诊科室

中医科

常见症状

咳嗽无力,痰液清稀,声音低怯,面色淡白,神情疲惫,肢体倦怠,或有自汗,畏风,易于感冒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检查项目

血常规、痰液检查、X线检查、肺功能检查

英文名称

deficiency of lung qi

遗传性

本病目前尚未有证据表明其会遗传给下一代

重要提醒

若出现咳嗽无力,痰液清稀,声音低怯,神情疲惫,肢体倦怠等症状时,应及时就诊咨询,避免病情发展,导致多种变证,甚至发生虚劳。病

就医指南

门诊指征

1、若出现咳嗽无力,痰液清稀,声音低怯等表现。

2、或伴有肢体倦怠,神情疲倦,面色淡白等症状。

3、或平时易出汗,畏风,易于感冒。

以上均须及时到医院就诊。

就诊科室

患者通常需到中医科进行咨询。

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患者一般需要做相关的体格检查等,建议穿相对宽松的衣物。

3、就诊前一天应清淡饮食。一些检查要求必须空腹,故就诊当天早晨需空腹,以免影响检查结果。

4、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5、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6、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7、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什么时候开始出现咳嗽无力,气喘,痰液清稀,声音低怯等症状?

2、这些症状会在什么时候加重?什么时候减轻?

3、除上述症状外,还有没有其他不适如神情疲惫、四肢乏力等?

4、有其他什么疾病吗,如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等?

5、最近有经过什么治疗吗?有服用什么药物吗?

6、最近做过什么检查?

7、平时饮食状况如何,有偏食辛辣刺激食物的习惯吗?抽烟喝酒吗?

8、主要从事什么工作?工作压力大吗?

9、平时休息如何,会经常熬夜吗?

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为什么会出现咳嗽无力,声音低怯,平时易出汗,易感冒这些症状?能确诊吗?

2、病情严重吗?多久能缓解这些症状?

3、需要做哪些检查?

4、现在需要什么治疗方法?能治好吗?

5、如果药物治疗,药物的用法用量、注意事项是什么?

6、有其他疾病,会对治疗产生影响吗?

7、平时要注意什么?回家后怎么护理?

8、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日常

总述

患者在积极药物的治疗下,要注意调摄情志,注意劳逸结合,及时更换衣物等良好的护理干预,以利于疾病的治疗和机体的恢复。

心理护理

1、注意调摄情志,避免刺激,情绪宜保持愉快平和。

2、由于病程较长,或气喘、胸闷常可产生焦虑的情绪,宜转移注意力,减轻疾病引起的痛苦。

用药护理

1、遵医嘱服药,观察用药后症状缓解情况,并注意服药后的不良反应。

2、肺病患者服用中药汤液后不宜立即饮水,以免冲淡药液降低疗效。

3、对于老年体虚无力咳痰或痰量较多,应以祛痰为主,协助排痰,畅通呼吸道。

生活管理

1、起居有常,慎避风寒。随季节气候变化,及时增减衣物。

2、汗出过多的患者,及时用干毛巾擦干,及时更换潮湿衣被,并避风寒,以防复感外邪。

3、空气新鲜,环境适宜。正确通风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新鲜。调整温湿度,温度保持在18℃~22℃。

4、加强锻炼,增强体质。根据病情,选择适宜的运动方式,以增强肺卫的御邪能力。

病情监测

1、注意观察咳嗽、气喘发作的时间、节律、性质、声音及诱发加重因素和缓解方法。

2、注意观察痰的颜色、性质、量、气味。

3、注意观察有无发热、胸闷、胸痛等情况发生。

4、注意观察大便的次数、色、量、质及气味。

复诊须知

遵医嘱定期复诊。一般需要做血常规、痰液检查、X线检查、肺功能检查等,以检查恢复情况,评估复发风险。

检查

预计检查

医生除了对患者进行望闻问切中医检查外,可能会根据具体疾病做西医血常规、痰液检查、X线检查、肺功能检查等。如果伴有其他症状、体征,还可进一步开展其他相应的检查。

体格检查

1、望诊

包括观察患者的神态、面色、肢体外形、动态、口唇的颜色、舌质与舌苔变化等。

2、闻诊

主要是听声音,医生通过辨别患者语调的高低、强弱,呼吸的长短等来初步判断病变性质与病情轻重。

3、问诊

包括问寒热、问疼痛、问饮食、问二便、问睡眠,问既往病史、家族史等。

4、切诊

包括脉诊和按诊,通过触、按胸部四肢等情况,还会进行切脉来诊察疾病。

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检查

细菌感染时可出现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增高。

2、痰液检查

有感染时,涂片可发现革兰阳性球菌或革兰阴性杆菌,痰培养可发现致病菌。

影像学检查

X线检查

胸部X线检查,可了解病变部位和范围,还可用于鉴别肺部疾病,如肺结核、肺癌等。

其他检查

肺功能检查

包括肺活量、每分钟最大通气量、1秒钟最大呼气量等,是判断气流受限的主要客观指标,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诊断,病情的严重程度及治疗反应判断等都具有重要意义。对因咳嗽,气促就诊的初诊患者或症状加重的复诊患者,具有重要的鉴别诊断意义,必要时还需要做血气分析以了解是否发生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及酸碱平衡失调等。

治疗

治疗原则

肺气虚以补肺益气为主要治法。临床出现久咳、痰多,饮食减少等症状,可用培土生金法健脾以补肺,随着脾气健旺,食欲逐渐増强,肺虚的症状也会随之逐步改善。实际应用中当辨证与辨病相结合。

对症治疗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不同证候特点在基础方上进行加减。

1、若肺气上逆,咳嗽、气喘喘较明显的患者,可加用沉香、苏子等。

2、若肾虚不能纳气,活动后气喘咳嗽更加明显的患者,可加用熟地黄、补骨脂、胡桃肉等。

3、若寒痰内盛,咳嗽咳痰,痰稀量多的患者,可加用钟乳石、苏子、款冬、半夏等。

药物治疗

1、方药:补肺汤

2、常用中药:黄芪、党参、白术、五味子、桑白皮、紫菀等。

3、中成药:玉屏风颗粒、人参保肺丸、固本咳喘片。

相关药品

玉屏风颗粒、人参保肺丸、固本咳喘片,视病情辨证选用。

手术治疗

一般不需要手术治疗。

其他治疗

1、针灸治疗

(1)咳嗽

取穴肺俞、风门、列缺、天突,痰多配足三里、丰隆,气急配定喘,咳血配尺泽、孔最。用补法。

(2)哮喘

针刺取穴天突、定喘、内关、列缺、肺俞、肾俞、关元,痰多配丰隆、足三里,胸闷配膻中、气海,用补法。可用灸法,取肺俞、肾俞、关元三穴。灸3壮。

2、按摩

咳嗽,哮喘反复发作,在缓解期可用此法,以扶正固本,宽胸理气。取穴风池、大椎、肩井、命门、曲池、台谷。常采用擦、拿、抹、摇、拍击等手法。

3、刮痧

咳嗽的患者,可用刮痧法先刮背部督脉及足太阳膀胱经,从肺俞刮至脾俞,每侧刮20~30次;再刮前臂肺经循行区域,从尺泽刮至太渊穴,刮20~30次。刮痧完毕后,在大椎、风门、肺俞、天突、膻中等穴位留罐5~10分钟。

治疗周期

本病的治疗周期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个人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费用

本病的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医保政策等有关。

流行病学

传染性

一般无传染性。

好发人群

1、多发生于年老体弱的人群。

2、有久病咳喘等病史的人群。

病因

总述

肺气是一身之气分布于肺的部分,是由肺精、肺津化生,并与宗气中上出息道司呼吸部分相合而成的,能推动和调控肺机能活动的一类极细微物质。肺气的宣发和肃降运动,主司呼吸,调节水液的输布和血液的运行。本病的病机为肺气不足,推动调节呼吸、输布水液、散布卫气以防御等作用减退。多由禀赋不足、久病咳喘、年老体弱、积劳内伤等引起。病性属虚,病位在肺。

基本病因

1、禀赋不足

小儿先天不足,或早产、难产,肺气不足,外邪乘虚而入,损伤肺气,日久发展为肺气虚。

2、久病咳喘

患有肺部疾病,长期咳嗽,或气喘,耗伤肺气,肺气亏虚,呼吸功能减弱,形成本证。

3、年老体弱

年老或长期患有慢性疾病,脏气衰弱,特别是脾虚,水谷精微不能向上荣于肺,使肺气的功能无法正常发挥,发为本病。

4、积劳内伤

长时间过于劳累,导致脏气虚少,脏腑功能减退,身体抵抗力下降,外邪乘虚而入,损伤肺气,日久发展为肺气虚。

症状

总述

本病临床以咳嗽无力,痰液清稀,声音低怯,面色淡白,神情疲惫,肢体倦怠,或有自汗,畏风,易于感冒为特征。主要反映在呼吸功能障碍、宣发肃降功能失调、输布津液失常、卫外功能不固等方面。

典型症状

1、呼吸功能障碍

肺气亏虚,呼吸功能减弱,宗气生成不足,故咳嗽无力,气短而喘,无力发声,声低懒言。活动耗气,肺气更加虚弱,咳嗽气喘加重。

2、输布津液失常

肺气不足,输布津液功能减弱,聚而为痰,故痰液清稀。

3、卫外功能不固

肺气亏虚,宣发肃降功能失调,卫外功能不固,肌肤不密。故见平时易出汗,畏风,易于感冒。

4、气虚常见症状

肺气虚弱,不能助心行血,故见精神疲惫,肢体倦怠、面色淡白、舌淡苔白、脉虚等功能衰减征象。

病情发展

1、肺气亏虚,宣发肃降功能失调,输布水液代谢失常,内生痰湿,反过来影响肺气的宣发肃降功能。

2、肺气不足,卫外功能不固,容易感受外邪。

3、长时间肺气不足,输布水液失常,不能助心行血等,可进一步影响肺肾,形成肺脾气虚,或肺肾两虚。

并发症

  本病目前缺乏相关并发症的资料研究。

诊断

诊断原则

医生通常需要根据患者的咳嗽无力,痰液清稀,声音低怯,面色淡白,神情疲惫,肢体倦怠,或有自汗,畏风,易于感冒等临床表现,结合中医望闻问切四诊合参以及相应的辅助检查则可诊断。肺气虚的诊断必须具备特异症状和两项可见症状加典型舌脉。同时应与肺阳虚、肾不纳气等相鉴别。

诊断依据

1、特异症状

平时易出现汗,畏风,易于感冒,声音低怯,咳嗽无力,气短而喘。

2、可见症状

精神疲倦,肢体无力,面色淡白,咳嗽咳痰,痰液清稀。

3、典型舌脉

舌淡,苔薄白,脉弱。

鉴别诊断

1、肺阳虚与肺气虚

肺阳虚与肺气虚在病因病机,临床表现上有一定联系,但有程度不同,肺阳虚多由肺气虚迁延日久发展而来,较肺气虚为重,是由于肺中阳气虚弱,阴寒内生所致肺脏虚寒证。除肺气虚的症状外,临床表现还有形寒肢冷背寒、咳吐涎沫,质清稀而量多,脉迟弦等内寒征象。而肺气虚证寒象不明显,但见咳喘气短、声音低怯、自汗畏风、易患感冒、面白神疲、脉虚弱等气虚征象,可资鉴别。

2、肾不纳气与肺气虚

两证均可见到喘促气短,声音低怯等临床表现,故需鉴别。肺主呼气,肾主纳气。肾不纳气证多由咳喘日久不愈,肺损及肾所致。亦可因久病伤肾,或肾气本虚,摄纳无权,气浮于上。故临床表现以呼多吸少,动则喘甚、腰膝酸软,头晕耳鸣,脉虚浮无根等肾气虚、肾失摄纳征象为特征与单纯肺气虚明显不同。

预后

一般预后

本病若辩证明确,积极治疗,一般预后良好;若失治误治,可导致病情进一步加重,出现其他变证,增加治疗难度。

危害性

若长期肺气不足,,未及时治疗,输布水液失常,不能助心行血等,可进一步影响肺肾,形成肺脾气虚,或肺肾两虚,甚至发展为虚劳。

治愈性

本病若诊断明确,正确辨证用药,坚持治疗,一般预后良好。

复发性

若引起肺气虚的病因没有彻底根除,或者平时调护不当,可能引起病情再次发作。

预防

预防措施

本病发生与禀赋不足、久病咳喘、年老体弱、积劳内伤等因素有关,因此注意身体锻炼,增强体质,避免感受外邪,积极治疗原发病等措施,有利于减少疾病的发生。

1、适当户外活动,平时注意身体锻炼,以增强体质,改善肺功能。

2、注意气候变化,随时增减衣服,注意起居有常,避免感受外邪。

3、加强饮食调养,不要过于偏食辛辣、肥腻、过咸的食物,戒除烟酒。

4、积极治疗原发病,病情变化应及时就诊,定期复查。

饮食

饮食调理

肺病的患者饮食以清淡、易消化为宜,如新鲜蔬菜、水果、米面等,禁食辛辣、油腻煎炸食物,禁烟戒酒。

饮食建议

1、肺气虚的患者宜食补养肺气食物,如牛奶、禽蛋、瘦肉、猪肺等。

2、可常食大枣、花生、山药、扁豆等以健脾益胃,培土生金。

饮食禁忌

1、忌食煎炸的食物,如油条,炸鸡,炸薯片等。

2、忌食油腻性的食物,如肥油,油炸性食品,乳制品等。

3、忌食辛辣刺激性的食物,如葱、姜、蒜、辣椒、胡椒、花椒等。

Copyright © www.bai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2023008180号-1

未经平台允许 不得私自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