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肌瘤

子宫肌瘤(uterine myoma)是子宫平滑肌组织增生形成的良性肿瘤,是女性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常见于30~50岁妇女,20岁以下少见。很多患者无自觉症状,多通过体检发现,部分患者可能出现月经异常、腹部肿块、白带增多、下腹坠胀等表现。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需求,可进行手术、药物等治疗。
主要病因
发病部位
就诊科室
常见症状
是否医保
检查项目
英文名称
遗传性
重要提醒
临床分类
1、按生长部位分类
(1)子宫体肌瘤:发病率为 90%。
(2)子宫颈肌瘤:发病率仅 10%。
2、根据肌瘤与子宫壁的关系分类
(1)肌壁间肌瘤:发病率为 60%~70%,肌瘤位于子宫肌壁内,周围被肌层包围。
(2)浆膜下肌瘤:发病率约为 20%,肌瘤向子宫浆膜面生长,突出子宫外表面,表面被浆膜覆盖。肌瘤与子宫相连称为带蒂浆膜下肌瘤,若与子宫分离、脱落,称为游离性肌瘤。若肌瘤位于宫体侧壁,向宫旁组织生长,突出于阔韧带两叶之间,称阔韧带肌瘤。
(3)黏膜下肌瘤:发病率约为 10%~15%,肌瘤向宫内生长,突出于宫腔,表面被黏膜覆盖,可引起子宫收缩,还可经宫颈口挤入阴道。
就医指南
1、经量多,经期长,周期短,非经期阴道出血,甚至贫血;
2、白带增多、白带颜色异常;
3、下腹部触及异常包块,或伴有疼痛;
4、长期下腹部坠胀、疼痛,腰背酸痛;
5、反复尿频、排尿困难、便秘;
6、不孕,或反复流产;
7、体检发现巨大子宫肌瘤或子宫占位。
出现以上情况须及时就医。
应到妇科就诊。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医生可能会进行体格检查,建议患者穿宽松的衣服。
3、若近期患者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4、近期若患者曾使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5、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1、是否有月经异常?持续多久了?
2、是否有头晕、乏力等症状?
3、是否存在其他症状,如腹痛、尿频、排尿困难等?
4、是否存在下腹坠胀、腰背酸痛?症状与月经周期是否有关系?
5、第一次月经是什么时候?
6、是否生过孩子了?生了几个?
7、是否有肌瘤家族史或曾患子宫肌瘤?
8、是否患有多囊卵巢综合征或其他疾病?
9、是否正在接受激素治疗?
10、是否曾对疾病进行过治疗?效果如何?
11、有无生育需求?是否备孕中?
1、我得的是什么病?患病最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2、以后会影响我生育吗?
3、需要做哪些检查?
4、这些治疗方法有什么风险吗?
5、现在需要什么治疗方法?能治好吗?
6、如果还有其他疾病,这会影响治疗效果吗?
7、回家后该怎么护理?有哪些注意事项?
8、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日常
子宫肌瘤是妇科最常见的良性肿瘤,有的患者无症状,日常应定期观察随访,而有的患者采用药物、手术治疗,来缓解症状,日常生活中也应注意病情监测、卫生保健、饮食禁忌等。
患者可因疾病产生焦虑、恐惧和极大的压力。家属要及时给予心理安慰,并一起学习疾病相关知识,消除患者对疾病的恐惧,使其树立治疗信心,保持良好心态。
遵循医嘱正确用药,不擅自停药,并注意监测药物的疗效及不良反应。
1、患者出血多,应卧床休息,注意保暖。
2、术后注意个人卫生,三个月内禁止性生活及盆浴。
3、根据自身情况,在术后进行适当锻炼,注意休息,劳逸结合。
4、术后半年内避免重体力活和提重物,避免长时间坐或站。
5、肌瘤剔除术后 3 年的复发率为 30%,有生育计划的患者应尽快在 3 年内妊娠。
6、术后 1 个月到门诊复查,观察术后恢复情况。
建立合理的生活制度,保证睡眠充足,避免过度劳累。
治疗后,患者应注意月经异常、贫血、压迫症状等是否得到改善,若有异常需及时到医院就诊。
遵医嘱定期复诊,主要复查妇科超声,以便清楚医生了解患者病情发展情况及恢复情况。
检查
当患者出现月经异常、腹部肿块、白带增多等症状时,需及时就医检查。医生会先给患者进行体格检查,而后会选择性的让患者做超声检查、磁共振检查、激素水平测定、宫腔镜检查、病理检查等,以明确检查及判断病情严重程度。
通医生过检查可以大致了解子宫情况及肿块的大小、质地、数目、是否有黏连,还可观察到子宫颈及宫颈口的肿物情况。
1、超声检查
本检查是诊断子宫肌瘤的常用方法,不仅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还可以将子宫肌瘤与其他盆腔肿块进行区分。
2、磁共振(MRI)
本检查能发现直径 0.3 cm的肌瘤,对于肌瘤的大小、数量及位置能准确辨别。但费用高,且金属宫内节育器可对检查结果有一定影响。
3、子宫输卵管造影
(1)对诊断子宫黏膜下肌瘤有一定的价值,通过显影情况可了解子宫腔形态和输卵管是否通畅。
(2)患者需注意月经干净 3~7 天后可行子宫输卵管碘油造影,检查前 3 日禁止性生活。
1、子宫镜(宫腔镜)
(1)可通过宫腔镜直接观察宫腔内情况,还可以镜下进行子宫内膜定位活检,必要时还可进行相关治疗。
(2)需注意宫腔镜一般在月经干净后一周内进行最佳,术前 3 天禁止性生活。检查后要禁止性生活、盆浴 1 个月,如有阴道出血多,及时就医。
2、腹腔镜
(1)腹腔镜可以仔细观察肌瘤大小、位置、与周围脏器的关系。腹腔镜下也可同时了解输卵管的情况。
(2)需注意在月经干净 3~7 天内进行检查,腹腔镜当日清晨不要吃饭、喝水。
治疗
子宫肌瘤的治疗需根据患者的年龄、生育要求、症状及肌瘤的部位、大小综合考虑。临床上常可通过药物、手术等方式进行治疗。
无症状的肌瘤病人一般无需治疗,但每3~6个月需进行一次肌瘤检查,当发现肌瘤增大或出现症状时可考虑进行治疗。
1、药物治疗适应症
(1)存在月经过多、贫血和压迫症状,但不愿手术者;
(2)在手术前,服用药物纠正贫血、缩小肌瘤和子宫体积;
(3)肌瘤患者孕前,用药缩小肌瘤体积,做妊娠准备;
(4)多发性子宫肌瘤剔除术后,服用一定药物预防肌瘤近期复发;
(5)不能手术治疗者。
2、缩小肌瘤体积药物
(1)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GnRH-a)
①作用机制:可抑制雌激素和孕激素分泌,降低性激素至绝经后水平,使肌瘤缩小,但停药后又逐渐增大。
②副作用:用药后可引起绝经综合征,患者出现潮热、盗汗、焦虑等更年期表现。长期使用可引起骨质疏松等副作用,故不推荐长期用药。
③应用指征:缩小肌瘤以利于妊娠;术前用药控制症状、纠正贫血;术前用药缩小肌瘤,降低手术难度。
(2)米非司酮
可作为术前用药或提前绝经使用,但不宜长期使用,因长期应用可增加子宫内膜病变风险。
3、改善月经过多的药物
(1)非甾体抗炎药。
(2)止血药,如氨甲环酸等。
(3)复方口服避孕药。
(4)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
(5)补充铁剂,此类药物可纠正贫血。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米非司酮、氨甲环酸
1、以下情况医生可能建议手术治疗:
(1)因子宫肌瘤导致月经多、异常出血、贫血,经药物治疗无效者;
(2)因肌瘤造成不孕、反复流产;
(3)肌瘤直径≥4㎝,但有生育需求;
(4)肌瘤过大,压迫膀胱、直肠,引发系列症状严重影响正常生活;
(5)严重腹痛、性交痛或长期慢性腹痛、子宫肌瘤蒂扭转引起的急性腹痛;
(6)绝经后肌瘤继续生长着,疑有恶变。
2、妊娠合并肌瘤需要手术的情况:
(1)肌瘤生长迅速,怀疑恶变;
(2)肌瘤红色变性坏死,保守治疗无效;
(3)发生肌瘤蒂扭转、继发感染,保守治疗无效;
(4)肌瘤增大压迫邻近器官,出现严重症状。
3、手术方式
(1)肌瘤切除术
适用于希望保留生育功能患者,多开腹或腹腔镜下进行切除,黏膜下肌瘤多采用子宫镜下切除。
(2)子宫切除术
①适用于不需保留生育功能或怀疑恶变者,必要时可于术中行冷冻切片组织学检查。术前应排除宫颈上皮内病变、宫颈癌、子宫内膜癌。
②肌瘤数目多、肌瘤直径大(>10 ㎝)、特殊部位的肌瘤、盆腔严重黏连手术难度增大、未来妊娠有子宫破裂风险者及可能存在肌瘤恶变者,需进行开腹手术。
1、子宫动脉栓塞术(UAE)
通过阻断子宫动脉及其分支,减少肌瘤的血供,延缓肌瘤的生长,缓解症状。不建议有生育要求的患者应用。
2、高能聚焦超声(HIIFU,海扶刀)
在超声或MRI引导下,利用高强度超声波作用于肌瘤,导致其坏死,逐渐吸收和瘢痕化,是一种无创治疗,适用于要求保留子宫的患者。但有肌瘤残留、复发风险。类似治疗方法还有微波消融等。
治疗周期一般为30~60天,但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子宫肌瘤治疗的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个体治疗方案、医保政策等有关。
流行病学
不会传染。
有些患者存在子宫肌瘤,但无自觉症状,通过体检才能发现,部分人群甚至终生未发觉患病,故临床报道的子宫肌瘤发病率远低于真实发病率,目前估计生育年龄的妇女患病率可达 25%,根据尸体解剖统计的发病率可达 50%以上,妊娠合并子宫肌瘤的发生率为 0.1%~3.9%。
好发于30~50岁女性。
病因
子宫肌瘤的确切原因和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明确,可能与遗传易感性、性激素水平、干细胞功能失调有关。此外,初潮年龄小、未生育或晚育、肥胖等因素可增加患病风险。
1、遗传因素
以下研究结果均提示此疾病与遗传相关。
(1)子宫肌瘤患者的女儿患病风险大;
(2)同卵双胞胎女性不仅在外观上更相似,且同时发生子宫肌瘤的概率,远高于异卵双胞胎;
(3)子宫肌瘤与人类种族密切相关,黑色人种多发;
(3)40%~50%患者存在染色体结构异常。
2、性激素水平
以下证据均提示肌瘤可能与雌、孕激素有关,但确切机制尚未明了。
(1)性激素分泌旺盛的生育年龄多发,青春期前少见;
(2)绝经后,肿瘤萎缩、消退;
(3)怀孕时,雌、孕激素分泌量增加,肌瘤有增大倾向;
(4)近期服用性激素类药物,会引起肌瘤增大;
(5)近期服用抑制性激素分泌的药物,会引起肌瘤缩小。
3、干细胞突变
有研究显示,子宫肌瘤可能由单一干细胞的突变导致。
以下因素均可导致子宫肌瘤患病风险升高:
1、年龄>40岁;
2、初潮年龄小;
3、未生育或晚育;
4、肥胖;
5、患有多囊卵巢综合征;
6、接受激素补充治疗患者;
7、黑色人种;
8、子宫肌瘤家族史。
症状
本病的临床表现与肌瘤的大小、数量、部位、生长速度及肌瘤是否变性有关。临床上常有月经异常、腹部肿块、白带增多、下腹坠胀等症状。部分患者可无明显症状。
1、月经异常
(1)月经量增多。
(2)每次月经持续时间延长。
(3)月经间隔的周期缩短。
(4)非月经期出现阴道不规则出血。
(5)长期失血继发乏力、苍白等贫血表现。
(6)痛经。
2、阴道分泌物异常
(1)白带增多。
(2)感染时可出现脓样白带。
(3)肌瘤溃疡、坏死可出现脓血性伴恶臭的阴道排液。
3、压迫症状
(1)压迫膀胱、输尿管时,可导致尿频、尿急、排尿困难、尿液潴留。
(2)压迫直肠时,可出现排便疼痛、便秘。
4、下腹部不适
(1)下腹坠胀、疼痛,腰酸背痛,经期可加重。
(2)肌瘤较大时,可触及下腹部肿块,有时肌瘤可脱出阴道出现外阴脱出肿物。
5、对怀孕的影响
(1)突入子宫腔的肌瘤,可妨碍受精卵着床,导致患者不孕;
(2)肌瘤过大使宫腔变形、内膜供血不足,造成流产、胎儿生长受限;
(3)易发生子宫肌瘤变性,出现腹痛、发热等;
(4)可发生胎位异常、胎盘早剥;
(5)靠近宫颈口的肌瘤,可能造成产道梗阻、难产;
(6)可出现产时、产后出血;
(7)早产。
可伴恶心、呕吐、发热等。
1、感染
因出血导致病菌侵入,可引起子宫内膜炎、附件炎;黏膜下肌瘤排入阴道也易发生继发感染。
2、继发性贫血
一些子宫肌瘤患者,由于长期月经过多,可导致继发性贫血,严重者全身乏力、面色苍白。
3、瘤体扭转
由于体位变化、重力作用等原因,一些带蒂子宫肌瘤可在其蒂部发生扭转,患者可出现急性下腹痛,需急诊手术治疗。妊娠期妇女合并子宫肌瘤,如发生急性腹痛,亦有可能是子宫肌瘤蒂扭转,在诊治时需引起注意。
4、妊娠合并子宫肌瘤的并发症
妊娠期间,雌、孕激素水平明显增高、子宫平滑肌细胞肥大、血液循环增多等因素,可引起子宫肌瘤体积快速增大,且容易引起子宫肌瘤变性。会造成孕期阴道出血、腹痛、胎盘早剥、胎儿生长受限等,从而增加了难产率、剖宫产率和早产率。子宫肌瘤合并妊娠应按高危孕妇进行管理。
诊断
根据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结合相关的检查结果,一般可以明确诊断。在诊断过程中,需注意与妊娠子宫、卵巢肿瘤、子宫腺肌病、子宫恶性肿瘤等情况进行鉴别。
1、妊娠子宫
子宫肌瘤体积过大,可触及下腹部包块,外观看起来好像孕妇的肚子变大。且子宫肌瘤可能会出现异常分泌物,应该与妊娠先兆流产鉴别。妊娠有停经史,早孕反应,借助尿或血hCG测定、超声等可鉴别。
2、卵巢肿瘤
无月经改变,肿瘤呈囊性,位于子宫一侧,可借助超声鉴别诊断,必要时可行腹腔镜检查进行诊断。
3、子宫腺肌病
子宫存在较硬的结节隆起,有经量增多和经期延长症状,有进行性加重的痛经,超声检查可鉴别。有时子宫肌瘤和子宫腺肌病可同时存在。
4、子宫恶性肿瘤
(1)子宫肉瘤:恶性肿瘤,好发于围绝经期妇女,生长迅速,有腹痛、腹部肿块及阴道不规则流血,超声及核磁共振检查有助于鉴别。
(2)子宫内膜癌:好发于老年妇女,主要症状为绝经后阴道流血,诊断性刮宫有助于鉴别。但更年期妇女肌瘤与子宫内膜癌可合并存在。
5、宫颈癌
有不规则阴道流血及白带增多、阴道异常排液等症状。经超声、宫颈细胞学刮片检查、宫颈活检及分段诊刮可鉴别。
预后
子宫肌瘤患者经过药物或肌瘤去除手术等治疗后,一般预后良好。
1、本病会使患者出现月经异常、白带增多等症状,还可导致患者不孕,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
2、可能恶变。
部分患者绝经后,随体内性激素水平降低,肌瘤可自行萎缩或消退。
可通过治疗可改善症状,甚至治愈。
大部分患者通过治疗可改善症状。
有可能复发,若出现月经异常、下腹不适等症状,可能提示复发。
预防
遵循以下措施,可一定程度上的降低发生子宫肌瘤的风险:
1、避免长期接触雌、孕激素类制剂,药品或保健品等。
2、及时治疗子宫内其他疾病。
3、保持健康心理状态,劳逸结合。
4、注意经期及性生活卫生。
5、定期体检,有月经异常等妇科症状的患者,须及时就医排查。
饮食
子宫肌瘤的形成与长期大量雄激素刺激有关,高脂肪食物对子宫肌瘤患者有害无益。肥胖妇女子宫肌瘤的发生率明显升高。因此要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对子宫肌瘤发生和发展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1、饮食定时定量,不能暴饮暴食。
2、饮食宜清淡,需要改变浓油赤酱的饮食习惯。
3、坚持低脂肪伙食,多食瘦肉、鸡肉、鸡蛋、鹤鹑蛋、鲫鱼、甲鱼、白鱼。
4、多吃蔬菜,如白莱、芦笋、芹菜、菠菜、黄瓜、冬瓜、香菇、豆腐、海带、紫菜、水果等。
5、多吃五谷杂粮,如玉米、豆类等。
6、常吃富有营养的干果类食物,如花生、芝麻、瓜子等。
1、忌食辣椒、麻椒、生葱、生蒜、茄子、芹菜等刺激性食物。
2、禁食桂圆、红束、阿胶、蜂王浆等热性、凝血性和含激素成分的食品。
3、禁食羊肉、蟹、大明虾、蟹鱼等发物。
4、禁食话梅等酸食,黄酒、白酒等刺激性饮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