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512药品信息查询平台

耳后疼痛

耳后疼痛是由多种原因导致的耳部疾病或耳周围神经受累所引起。常见于面神经炎、耳后骨膜下脓肿、外耳道炎等疾病。

主要病因

肿瘤、外伤、炎症

发病部位

耳,头部

就诊科室

耳鼻喉科、神经内科

常见症状

耳后部疼痛

检查项目

体格检查、血常规、肝功能检查、肾功能检查、听力学检查、前庭功能检查、MRI、CT、组织病理学检查

原因

总述
可以导致耳后疼痛的原因多种多样,其主要与肿瘤、外伤、炎症等原因有关,另外,耳后神经疼痛也可能导致耳后疼痛。
症状起因

1、肿瘤

耳腺样囊腺癌、中耳癌等。

2、外伤

耳廓外伤、鼓膜外伤、颞骨骨折等。

3、炎症

面神经炎、耳后骨膜下脓肿、外耳道炎、大疱性鼓膜炎、急性化脓性中耳炎等。

4、其他

耳后神经痛等。

常见疾病

耳腺样囊腺癌、中耳癌、耳廓外伤、鼓膜外伤、颞骨骨折、面神经炎、耳后骨膜下脓肿、外耳道炎、大疱性鼓膜炎、急性化脓性中耳炎、耳疖等。

就医

门诊指征

1、反复发作的耳后痛,突发突止的刺痛、电击样疼痛;

2、持续耳后自发痛、按压痛,有加重趋势;

3、伴耳后局部隆起、疖肿、脓肿、疱疹、皮肤溃疡等;

4、伴耳廓牵拉痛、耳内痛;

5、伴耳流脓、耳流血性分泌物;

6、伴听力下降、张嘴受限等;

7、伴耳周围异常肿物、淋巴结肿大;

8、出现其他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体征。

以上均须及时就医咨询。

就诊科室
耳鼻喉科
就医准备

1、患者在疼痛时要注意休息,不要过度劳累,以免加重疼痛。

2、患者可能需要做一些血液方面的检查,所以就诊前需清淡饮食,避免辛辣刺激的食物,同时忌烟忌酒。

3、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4、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5、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6、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7、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医生可能问患者哪些问题

1、您出现耳后疼痛的症状多久了?随着时间的推移有加重吗?

2、您的耳后疼痛具体是什么样的疼痛,如刺痛、跳痛?

3、您在出现耳后疼痛前是否有过耳后的外伤?

4、您除了耳后疼痛的症状以外还有其他症状吗,如不能抬眉、闭眼、有脓性分泌物、听力减退、头痛、发热?

5、您在出现耳后疼痛之前是否有过上呼吸道的感染史?

6、您是否有过敏史,如花粉?

7、您既往是否有过中耳炎、外耳道炎等疾病?

8、您的直系亲属是否患有反复性中耳炎?

患者可以问医生哪些问题

1、我为什么会出现耳后疼痛的症状?最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2、我的症状严重吗?会影响听力吗?

3、我需要做哪些检查?需要住院吗?

4、我现在需要用怎样的手段治疗?能治愈吗?会复发吗?

5、这些治疗方法对我有什么风险吗?

6、我还有其他疾病,这会影响我的治疗吗?

7、回家后我应该注意什么?

8、如果需要吃药治疗,药物的用法用量、注意事项是什么?

9、我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检查

预计检查

医生首先对患者进行体格检查,初步了解耳部的情况。然后可能建议患者做听力学及前庭功能检查、血常规检查、肝肾功能检查;必要时,可做CT、MRI或病理活检。

体格检查

1、视诊

观察耳廓的大小、位置、两侧是否对称、有无畸形,耳廓和乳突部及耳周围淋巴结有无肿胀。

2、触诊

以同等压力触压两侧乳突部及周围淋巴结,注意有无触压痛及肿块,波动感等,指压耳屏或牵拉耳廓有无疼痛。

3、听诊

初步了解心、肺功能。

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

中性粒细胞增多,提示有感染迹象。

2、肝功能、肾功能检查

可排除其他疾病,了解全身情况。

影像学检查

CT、MRI检查:有助于了解耳部结构和病变性质、范围等。

病理检查

病理活检:对可疑病变组织进行病理活检,明确病变性质及类型。

其他检查

1、听力学检查

可以了解听觉功能状态,有助于诊断听觉系疾病。

2、前庭功能检查

可以确定前庭器有无疾病、其病变程度和性质。

治疗

预计治疗
耳后疼痛的治疗重点在于明确病因,积极治疗原发病。如面神经炎,可采用药物、按摩、理疗、针灸等非手术方法促进炎症消退、水肿减轻以及神经功能恢复;而耳后骨膜下脓肿可通过使用足量、敏感抗生素控制感染,局部彻底排脓,手术清除中耳病变等方式治疗。
治疗方法

1、面神经炎

(1)非手术治疗:包括按摩、应用药物、物理疗法、针灸治疗。

(2)手术治疗:在保守治疗3个月后面神经炎仍未恢复,测定面神经传导速度及面肌肌电图检查均无反应,即无电位活动者,可采用外科手术治疗。

2、耳后骨膜下脓肿

(1)全身使用足量、有效抗生素控制感染。

(2)局部切开排脓。

(3)乳突手术。

3、外耳道炎

(1)1%~2%酚甘油或10%鱼石脂甘油棉栓留置外耳道内,或局部涂中药消肿散加达克罗宁、黄连素软膏,必要时给抗菌药物及镇痛药。

(2)局部热敷、理疗或普鲁卡因封闭治疗。

(3)疖肿已有波动者,可行切开引流。

(4)反复发病者,应注意有无慢性消耗性疾病,如糖尿病、肾炎、营养不良等,并给予相应的治疗。

相关药物
抗生素、酚甘油、鱼石脂甘油、达克罗宁等

流行病学

好发人群
无特发人群

症状

典型表现

耳后出现疼痛,可为剧烈疼痛,甚至灼烧样疼痛。可伴耳鸣、听力下降、耳内胀闷感、耳内流脓、眩晕、呕吐、发热、畏寒等表现。

诊断

诊断原则

根据病史、耳后疼痛典型表现及伴随症状,结合血常规、听力学检查、前庭功能检查、MRI、CT、组织病理学等相关检查可明确诊断。医生在诊断过程中常需排查是否存在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外耳道炎、耳后骨膜下脓肿、中耳癌、面神经炎等疾病。

鉴别诊断

1、面神经炎

是以面部表情肌群运动功能障碍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疾病。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不受年龄限制。一般起病较急,常为单侧发病,双侧少见。初起时下颌角或耳后疼痛,症状于数小时或1~2日内达髙峰,表现为患侧表情肌瘫痪、额纹消失、眼裂扩大、眼睛不能闭合或闭合不全、不能抬眉、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颜面向健侧歪斜、说话含糊,面部表情淡漠,同时伴有麻木、松弛、流涎、流泪,甚至舌尖麻木,病程较长的患者尚会出现面肌跳动、挛缩,或出现“倒错”现象,即口角反偏向患侧。

2、耳后骨膜下脓肿

慢性化脓性中耳乳突炎急性发作时,乳突腔内蓄积的脓液经乳突外侧骨皮质破坏处流入耳后骨膜下,形成耳后骨膜下脓肿。脓肿穿破骨膜及耳后皮肤则形成耳后瘘管,可长期不愈。常伴有耳内及耳后疼痛,可伴同侧头痛及发热等全身症状。脓肿穿刺,可抽出脓液。

3、外耳道炎

外耳道炎是外耳道皮肤急性局限性化脓性病变。多因挖耳损伤外耳道皮肤或洗澡时及游泳后外耳道积水,使局部表皮软化,易被细菌侵入感染所致。表现为耳廓牵引痛、耳屏压痛或咀嚼时疼痛、耳后疼痛等。

4、中耳癌

最早的症状为耳道出血或有血性分泌物。耳内发胀感,稍晚出现疼痛,晚期疼痛剧烈,疼痛的特点是持续性耳道深部刺痛或跳痛,并向患侧颞额部、面部、耳后、枕部和颈侧部放射,在夜间和侧卧时加重。还可出现听力减退、张口困难、同侧面神经瘫痪、颈淋巴结肿大等症状。

5、急性化脓性中耳炎

耳痛是其主要症状之一,常为上呼吸道感染的并发症。起病突然,重者有难以忍受的刺痛、跳痛。待鼓膜穿孔中耳的分泌物流出后,疼痛减轻。因本病常伴有乳突骨膜的炎性反应,故常有乳突区的压痛和叩痛。若中耳出脓后疼痛仍不减轻,应考虑有急性乳突炎的可能。

Copyright © www.bai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2023008180号-1

未经平台允许 不得私自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