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炭疽

皮肤炭疽(cutaneousanthrax)亦称恶性脓疱。病原菌为炭疽杆菌,该病主要发生于牧民及与皮毛、肉食、畜产等职业有关的职工。其临床特征是典型的暗红色血疱,周围软组织红肿显著,伴有严重的全身症状。临床上医生一般主要通过药物来进行治疗。
主要病因
其它名称
发病部位
就诊科室
常见症状
是否医保
检查项目
疾病分类
相关中医疾病
英文名称
遗传性
重要提醒
就医指南
1、患者出现高热、寒战等情况。
2、患者出现剧烈头痛、神志模糊等情况。
3、出现其他危急情况。
以上建议及时拨打120或送急诊处理。
1、患者皮肤出现损坏。
2、患者皮肤肿胀、压痛。
3、患者出现发热、淋巴结肿大。
4、出现其他异常情况。
以上建议及时就医咨询。
病情平稳的患者可在皮肤科就医咨询,病情危急的患者需要在急诊就诊。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医生会对患者皮肤进行检查,还会触摸淋巴结等,患者提前做好心理准备,并最好着宽松衣物,方便检查。
3、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4、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5、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6、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1、您此次就医有哪些不适?
2、不适症状持续多久了?有什么规律吗?
3、平时的生活习惯怎么样?饮食、卫生等如何?
4、近期是否发生过感染?受过什么创伤?
5、您是做什么工作的?近期去过哪里?
6、之前采取过什么治疗?吃过什么药?
1、我为什么会得这个病?
2、我病情严重吗?
3、需要采取什么治疗?能否治愈?
4、需要采取什么检查?我该如何配合?
5、药物治疗有效吗?可以用什么药?有哪些注意的?
6、日常生活中我可以做些什么来促进疾病的恢复?
日常
良好的日常护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患者的不适,还对促进疾病的好转及恢复有积极意义。日常生活中建议患者注意保持良好的心态,坚持用药,做好个人卫生。
有皮肤损害表现的患者会担心影响外表,其他不适症状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家属要与患者多沟通,真诚交流,关心患者,帮助消除心理负担,增加治疗的信心。
应严格遵医嘱用药,避免私自减量或停药。若用药过程中出现皮肤瘙痒伴皮疹、恶心呕吐、易疲劳等症状,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1、患者根据自身情况,可采用慢跑、游泳、打羽毛球等中度有氧运动。每次锻炼1小时,每周锻炼3~4次。
2、日常生活中注意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穿宽松柔软的棉质衣裤,保持床单及被褥的干燥整洁。保持皮肤的清洁,避免继发感染。
3、避免挤压和损害皮肤,以免液体流出而感染其他部位。
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观察自己皮损的变化情况。同时注意有无高热、寒战等危急情况的发生。
完全康复前,每隔半月复查一次,可能需要查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X线片等。
检查
对于就诊的患者,医生首先会对其皮肤进行仔细的检查,同时还会进行组织病理学、血常规的检查。部分患者可能还需要进行脑脊液的检查。
医生通过肉眼仔细观察患者皮肤的颜色、肿胀程度等,初步判断病情的严重程度。还会对患者颈部、肘部、大腿根部等相关部位的淋巴结进行触摸,判断有无肿大异常。
1、血常规
患者可出现白细胞升高,以中性粒细胞升高为主。
2、疱液及血液涂片
可见排列成链形的、粗短、革兰染色阳性的炭疽杆菌。
3、脓液培养
可见有芽胞的炭疽杆菌,动物接种阳性。组织印片见有荚膜的革兰阳性杆菌。
4、血清试验
将死于炭疽动物的皮或脏器于生理盐水中煮沸15分钟,取过滤液作为抗原,倒入小试管内,然后加入炭疽患者血清,接界处于15分钟内可出现白色沉淀环。
一般无需特殊的影像学检查。
组织病理学检查:皮肤炭疽呈“痈”样病灶,可见界限分明的浸润,中央隆起呈炭样黑色痂皮,四周为凝固性坏死区;上皮组织呈急性浆液性出血性炎症,间质水肿显著;坏死区及病灶深处均可找到炭疽杆菌。
脑脊液检查:适用于剧烈头痛、呕吐的患者,该项检查可在脑脊液中发现炭疽杆菌,对本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治疗
皮肤炭疽的治疗主要以药物治疗为主,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给予相应的药物,一般首选青霉素治疗,同时辅以一些局部的外用药物,共同促进疾病的恢复。
1、青霉素:首选药物,可迅速杀灭病灶中的炭疽杆菌。常见的不良反应有皮疹、过敏性休克、肌肉阵挛等。
2、左氧氟沙星:可迅速杀灭病灶中的炭疽杆菌。常见的不良反应有恶心呕吐、皮疹瘙痒、静脉炎等。
3、抗炭疽血清
病情严重者可用抗炭疽血清注射治疗。常见的不良反应有过敏性休克、荨麻疹、淋巴结肿大等。
4、局部外用药:皮肤炭疸的局部严禁切开及挤压以防扩散,选用抗生素软膏如莫匹罗星软膏、新霉素、金霉素软膏及磺胺类软膏外涂,或高锰酸钾溶液湿敷。
青霉素、左氧氟沙星、抗炭疽血清、莫匹罗星软膏
1、辨证施治
(1)初期治以解毒消璋、行气和营,方用仙方活命饮加减,佐服蟾酥丸或玉枢丹。
(2)中期治以解毒清热、利湿消肿,方用五味消毒饮加减,佐服蟾酥丸或玉枢丹。
(3)后期治以清解余毒,方用四妙散加减。
2、外治疗法
(1)初期发于头面及颈部,可选用玉枢丹、六神丸研碎,醋调外敷,发于前臂等处,可选用天仙子、如意金黄散外敷。
(2)中期可用10%蟾酥合剂、玉露散及银花露调敷患处,或用三棱针刺破疮面2~3处,外掺麝香少许,或掺阴毒内消散。
(3)后期疮面外掺生肌散或九一丹,盖贴黄连膏。
患者隔离、卧床休息,污染物或排泄物严格消毒或焚毁。
皮肤炭疽的治疗周期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严重程度及医疗水平而定,药物治疗一般都在半个月左右。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 、医保政策等有关。
流行病学
皮肤炭疽病有一定传染性,可在人与人之间传播,也有可能在动物与人之间传播。
发病的患者、动物,带菌的人和动物,被污染的物品都有可能是传染源。
皮肤炭疽主要还是通过一些动物传播的,炭疽杆菌通过被切开或破损的皮肤进入体内导致感染;食用炭疽病畜或被炭疽芽胞杆菌污染的未煮熟的肉类或带有炭疽杆菌的其他食物、水等而感染;吸入含有炭疽芽胞的空气或带有芽胞的尘埃粒子而感染,这也是最为危险的感染途径和传播方式。
确切的皮肤炭疽的发病率尚无明确数据参考。
有研究发现皮肤炭疽的病死率为5%-11%,未经治疗的皮肤炭疽的病死率约为20%-25%。
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段的人群,男女性别差异不大。长期接触牛羊、从事饲养牛羊、屠宰牛羊等活动的人员患病风险增高。
以畜牧业发达地区多见,包括内蒙古、青海、新疆、西藏等地。
病因
皮肤炭疽是由炭疽杆菌引起的一种动物源性传染病,炭疽杆菌通过皮肤侵入人体,一旦侵入皮下组织,炭疽芽胞迅速繁殖,产生并释放外毒素和抗吞噬作用的外毒素。毒素引起明显的细胞水肿和组织坏死,形成原发性皮肤炭疽。
基本病因为炭疽杆菌感染,炭疽杆菌是一种革兰阳性的粗大需氧杆菌,有荚膜,在干燥环境下,如牧场、土壤或皮毛中可存活数十年。普通消毒剂不受影响,在100℃湿热10min或100℃干热3h处理才能杀死芽孢。
牛羊饲养员、屠宰工人、与猫狗密切接触的人群,若不做好自身防护,患病的风险会增加。此外,食用没有经过检验检疫的羊肉或没有烤熟的羊肉,极易感染炭疽杆菌。
症状
皮肤炭疽为最常见的炭疽临床类型,约占90%以上。病变多见于面、颈、肩、手和脚等裸露部位的皮肤。患者上述部位会出现红色小丘疹或者水疱,一般无痛。常伴有轻重不等的全身症状,如寒战发热、呕吐、乏力等。中毒严重者可引起起败血症和脑膜炎,导致患者死亡。
1、皮肤出现黑色、暗红色的形态改变。
2、患者局部皮肤可出现一条或多条红线,由近端向远处延伸,手指轻压后,颜色可消退,局部硬肿并有压痛。
3、患者颈部、肘部、耳后可触摸到肿大的淋巴结,质地较柔软,按压有疼痛。
4、患者体温超过38度,多于体温上升期间出现怕冷、口唇苍白、全身打哆嗦等。
病程中常有轻至中度发热、头疼和全身不适等中毒症状。
初期为斑疹或丘疹,次日出现水疱,内含淡黄色液体,周围组织肿胀。第3-4天中心呈现出血性坏死而稍下陷,四周有成群小水疱,水肿区继续扩大。第5-7天坏死区溃破呈浅溃疡,血样渗出物结成硬而黑似炭块状焦痂,痂内有肉芽组织(即炭疽痈)。焦痂坏死区直径大小不等,其周围皮肤浸润及水肿范围较大。由于局部末梢神经受压而疼痛不明显,稍有痒感,无脓肿形成。此后水肿消退,黑痂在1-2周内脱落,逐渐愈合成疤。
1、败血症
表现为反复出现的寒战、发热、全身皮肤可见瘀点、瘀斑,可伴有肩关节或膝关节疼痛、咳嗽咳痰等。
2、脑膜炎
表现为发热、剧烈头痛、频繁呕吐、四肢或全身不由自主地快速抽动、神志模糊、说话颠三倒四等。随病情进展可出现颈部僵硬,头向后仰,背部僵硬,整个身体向背后弯曲似“弓”样。
诊断
医生根据患者的接触史、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结果一般不难做出诊断。医生在诊断的过程中会注意与疥、痈、丹毒等进行鉴别。
主要鉴别的皮肤疾病
1、疖
圆锥状高起的毛囊性红色丘疹或结节,中心贯穿毛发,有压痛;中心形成脓栓、坏死,破溃时脓栓脱落,排出脓液后消退,遗留癜痕。
2、痈
初起为红、肿、热、痛的斑块,边界不清;5~7天后开始化脓,中央区皮肤坏死,形成多个脓栓,脓栓脱落后留下多个火山口样溃疡,常有全身症状。
3、丹毒
开始为红肿、发硬斑片,迅速向周围蔓延,边界清楚,常有全身症状。
4、蜂窝织炎
局部弥漫性浸润,红肿境界不清,破溃而成溃疡,疼痛,常有全身症状。
预后
如果治疗及时,皮肤炭疽可以康复。中毒症状严重者可引起败血症和脑膜炎,于数天内死亡。皮肤炭疽的病死率为5%-11%,未经治疗的皮肤炭疽的病死率约为20%-25%。
皮肤炭疽可并发肺部炭疽、肠部炭疽、败血症、炭疽性脑膜炎等,严重时危急患者的生命安全。
皮肤炭疽是无法自愈的,患者要积极的接受相关的检查及治疗。
轻症者通过积极的药物治疗多可治愈。
病情平稳、较轻的患者大多可通过药物治疗而治愈,确切的治愈率尚未明确的数据参考。
预防
1、隔离病畜,并对病畜栏舍进行严格消毒,病死的动物要焚烧或深埋,不准食用。避免和生病的动物接触,如必须接触需做好自身防护。
2、日常生活中避免接触此类病人,对其衣物用具和分泌物,要严格消毒。
3、和宠物等小动物接触时避免被抓伤,受伤后要及时就医处理。
4、不吃来路不明的牛羊肉,不吃未加工的生肉。
饮食
科学合理的饮食可保证机体功能的正常运转,起到辅助控制病情,维持治疗效果,促进疾病康复的作用。
日常应注意多食用营养含量高的食物,如牛奶、排骨、鱼虾、螃蟹等。多食蔬菜,如青椒、油麦菜、蘑菇等。
忌辛辣、香燥等刺激性食物,忌烟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