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液发红

正常的尿液为淡黄色透明液体,尿液发红指尿液外观出现不同程度的红色,其中最常见的是血尿,还有血红蛋白尿、肌红蛋白尿、卟啉尿等其他种类。尿液发红多与病理性原因相关,一旦发现需要及时就诊,让专业医生查明病因并采取治疗干预。
主要病因
发病部位
就诊科室
常见症状
是否医保
检查项目
遗传性
重要提醒
原因
尿液发红的病因与具体的红色尿液种类有关。血尿病因较多,常见的包括泌尿生殖系统疾病和出血性疾病;血红蛋白尿主要由溶血性疾病引起;肌红蛋白尿则与肌肉组织的广泛损伤有关;卟啉尿主要见于先天性卟啉代谢异常。
1、血尿
常见疾病包括炎症、损伤、结石、肿瘤等泌尿生殖系统疾病,以及血小板减少症、血友病等出血性疾病。某些感染性疾病、结缔组织疾病也可引起血尿。另外,健康人剧烈运动后可能出现一过性血尿。
2、血红蛋白尿
常见于蚕豆病、血型不合的输血反应、阵发性寒冷性血红蛋白尿、行军性血红蛋白尿、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等溶血性疾病。
3、肌红蛋白尿
常见于肌肉组织广泛损伤、变性,如急性心肌梗死、大面积烧伤、创伤等。
4、卟啉尿
常见于先天性卟啉代谢异常。
泌尿生殖系统炎症、泌尿生殖系统损伤、泌尿生殖系统结石、泌尿生殖系统肿瘤、血小板减少症、血友病、蚕豆病、血型不合的输血反应、阵发性寒冷性血红蛋白尿、行军性血红蛋白尿、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急性心肌梗死、大面积烧伤、创伤、先天性卟啉代谢异常
就医
1、有肌肉组织广泛损伤、变性,如急性心肌梗死、大面积烧伤、创伤等;
2、尿液呈血液状,出血量较大,或有头晕、乏力、脸色苍白等其他过度失血症状;
3、出现其他危急的情况。
以上情况需立即去急诊科就诊,或拨打120急救电话。
1、尿液发红症状频繁出现或长期存在;
2、伴有尿频、尿急、尿痛、排尿困难等其他泌尿系统症状;
3、伴有皮肤黏膜和巩膜黄染;
4、伴有皮肤光敏性皮损,或腹痛、肢体麻木、感觉异常等神经内脏症状;
5、出现其他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体征。
以上情况需及时到医院就诊。
1、仅有尿液发红,或伴有尿频、尿急、尿痛、排尿困难等其他泌尿系统症状,可到泌尿外科或肾内科就诊。
2、尿液发红伴有皮肤黏膜和巩膜黄染,或伴有皮肤瘀点瘀斑、鼻出血、牙龈出血等出血倾向增加表现,可到血液内科就诊。
3、有卟啉病家族史,或有皮肤光敏性皮损,或腹痛、肢体麻木、感觉异常等神经内脏症状,建议根据出现的主要症状就诊。若皮肤病变较重,建议就诊皮肤科;若主要表现为顽固的腹痛,建议就诊消化内科;若神经、肌肉症状突出,建议就诊神经内科。
4、符合上述急诊指征的患者,应于急诊科进行紧急医疗干预。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可能需要进行体格检查以及血液和尿液检查,建议穿易穿脱的衣裤,避免穿紧身或连体衣物,以免造成不便。
3、就诊当天早晨建议禁食,保持空腹以便于抽血检查。
4、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5、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6、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7、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1、尿液发红的现象出现多久了?
2、尿液发红是偶尔出现的还是持续存在?
3、什么情况下尿色会加重?什么情况下尿色会减轻?
4、除尿液发红外,您是否还有其他症状和体征,例如尿频、尿急、腹痛、发热等?
5、您最近有过剧烈运动吗?平时有运动习惯吗?
6、您是否去其他医院就诊过,做了哪些检查,检查结果是什么?医生的诊断是什么?
7、是否治疗?采用了哪些治疗措施?
8、您最近还吃过或注射过哪些药物?
1、出现尿液发红最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2、尿液发红是暂时的吗?
3、需要做哪些检查?
4、推荐采用什么方案进行治疗?
5、这些治疗方法有风险吗?
6、治疗效果怎么样?
7、这个病严重吗?会对肾脏有损害吗?
8、如果吃药治疗,药物的用法用量、注意事项是什么?有没有严重副作用?
9、还有其他疾病,会影响治疗吗?
10、平时应注意什么?
11、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日常
尿液发红患者要严格遵循医嘱进行治疗,同时做好日常生活管理,包括多饮水、注意休息、保持个人卫生、提高安全意识、保持良好心态等,这样有助于改善症状,促进身体尽快恢复。
1、多饮水可以促进新陈代谢,让代谢废物尽快排出体外,尿液的冲刷也能帮助保持尿道卫生,避免诱发或加重感染。
2、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的休息,避免过度劳累,有助于身体恢复。
3、保持外阴卫生,每日用清水冲洗尿道口及周边,勤换内裤,有助于改善感染情况。
4、患有出血性疾病的患者,日常生活中应提高安全意识,减少磕碰、摔倒等外伤发生,进行运动时注意佩戴护具。
5、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情绪焦虑、紧张,积极配合治疗,有助于治疗进展。
检查
医生通常会对患者进行体格检查,初步了解身体状况。为了进一步明确尿液发红的原因,可能建议做血常规、尿常规、肾功能检查等实验室检查,以及腹部超声、CT等影像学检查,膀胱镜、输尿管镜等内镜检查。
医生可观察患者皮肤黏膜是否有瘀点、瘀斑、紫癜等出血表现,以及是否有皮肤肿胀、红斑、水疱等光敏性皮损。对肾区触诊、叩诊可初步排查肾盂肾炎、肾结石等疾病。
1、血常规
血常规是常用的筛查方法,可用于感染、炎症等有关疾病的排查。血胆红素水平可用以排查溶血性疾病。
2、尿常规
尿常规可以鉴别导致尿液发红的成分,从而初步判断疾病种类。同时还可以了解有无白细胞、管型等,为诊断提供参考。
3、肾功能检查
肾功能检查包括血肌酐、血尿素氮等,可以评估肾脏功能情况,为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
4、其他检查
如果能初步判断可疑疾病,可行进一步检查来明确病因,比如卟啉病患者尿中卟胆原增高。
1、腹部超声
超声可以观察泌尿系统各器官结构,可以发现诊断多种泌尿系疾病,包括尿路结石、肾盂积水、肿瘤等。
2、CT检查
CT可显示肾脏大小、轮廓、结石肾积水、肾实质病变及肾实质剩余情况,为肿瘤诊断提供直接依据。增强造影可了解肾脏功能。
3、其他
根据诊断需求,也可进行其他影像学检查,比如怀疑结石者,也可应用尿路平片诊断,更为快捷。
膀胱镜、输尿管镜等内镜检查,可以直接观察膀胱、输尿管等病变情况,并取组织行活检。
治疗
尿液发红的病因较多,应在明确病因的基础上,积极治疗原发疾病。在对因治疗的基础上,可以通过休息、多饮水等措施帮助缓解尿液发红的症状。
1、尿路感染
膀胱炎、尿道炎、肾盂肾炎等感染性泌尿系统疾病,主要采取抗生素药物治疗。医生可先经验性应用广谱抗生素,再根据尿培养、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敏感抗生素。
2、尿路结石
若结石较小,可服用药物溶解或促进结石排出。若结石多发或体积较大,主要采取手术碎石取出。
3、血液系统疾病
主要采取输血来补充缺乏的凝血因子、红细胞等。部分患者可以采取手术移植造血干细胞。
4、卟啉病
难以根治,一般采取适量放血,或应用羟氯喹、氯喹来降低卟啉水平,部分合并肝损害、溶血的患者,严重时可能需要行人工肝、肝移植或脾切除术等,具体手术指征以医生的指导建议为准。
1、休息
剧烈的活动可能加重肾的代谢负担,从而加重尿液发红症状。适当休息有利于机体恢复,缓解症状。
2、多饮水
多饮水可稀释尿液,缓解尿液发红症状。
1、抗生素
主要由尿路感染患者使用,可先使用广谱抗生素,然后根据尿培养结果选择敏感药物,常用药物包括磷霉素、呋喃妥因、喹诺酮类(如诺氟沙星、氧氟沙星、环丙沙星等)、第二代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如头孢克洛、 头孢丙烯、头孢呋辛等)。注意选择肾浓度较高,肾脏毒性较小的药物种类。如果感染扩散全身,怀疑有菌血症,应静脉给药。
2、溶石、排石药物
主要由尿路结石患者使用,可口服枸橼酸氢钾钠或碳酸氢钠,碱化尿液以及口服别嘌呤醇加速尿酸结石排出。坦索罗辛可使输尿管下段平滑肌松弛,促进输尿管结石排出。
3、卟啉病的药物治疗
羟氯喹、氯喹可用于不能耐受放血治疗的患者,用于降卟啉。腺苷蛋氨酸可与小剂量氯喹联合应用。去铁胺可用于有铁过载患者行去铁治疗,但其疗效不及静脉放血,在放血有禁忌的情况下可以试用。
磷霉素、呋喃妥因、诺氟沙星、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头孢克洛、 头孢丙烯、头孢呋辛、枸橼酸氢钾钠、碳酸氢钠、别嘌呤醇、坦索罗辛、羟氯喹、氯喹、腺苷蛋氨酸、去铁胺
1、治疗肾结石的手术
临床上目前常用微创碎石术,包括体外冲击波碎石术,以及结合内镜技术的经皮肾镜碎石术、输尿管镜碎石取石术。仅少数出现并发症或治疗失败的患者可采取传统的开放式外科手术。
2、脾切除术
严重的溶血性疾病,或其他疾病伴发严重的溶血表现,可考虑进行脾切除术减轻溶血反应,改善临床症状。
3、造血干细胞移植
严重的血液系统疾病,可考虑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治疗周期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医保政策等有关。
流行病学
尿液发红是常见的尿液颜色变化,暂无确切的流行病学资料。
无传染性。
尿液发红是常见的尿液颜色变化,但暂无确切的发病率数据。
无特定好发人群。
症状
健康人的尿液肉眼观察多呈淡黄色,最常见的尿液颜色变化是红色,其中又以血尿最常见。根据导致尿液发红的成分不同,还有血红蛋白尿、肌红蛋白尿、卟啉尿等。
1、血尿
尿液通常呈淡红色云雾状、洗肉水样或混有血凝块。出血严重时可呈血液状
2、血红蛋白尿
尿液呈暗红色、棕红色甚至酱油色,不浑浊无沉淀。
3、肌红蛋白尿
尿液呈粉红色或暗红色。
4、卟啉尿
尿液呈红葡萄酒色。
1、尿路感染患者,可出现血尿伴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
2、泌尿系结石患者,若为肾或输尿管结石,可有血尿伴肾绞痛;若为膀胱和尿道结石,可有血尿伴尿流中断。
3、出血性疾病患者,可有其他部位的出血倾向增加表现,比如皮肤瘀点瘀斑、鼻出血、牙龈出血、月经量增多等。
4、溶血性疾病患者,可伴有皮肤黏膜和巩膜黄染,一般呈浅柠檬色。
5、卟啉病患者,可伴有皮肤的光敏性皮损和神经内脏症状群。皮肤正在可在日常照射后发作,表现为急性烧灼痛,随病情发展为慢性水疱性皮损。神经内脏症状群常见急性腹痛、肢体痛,伴麻木感、感觉异常、运动无力等。
一般无并发症。
诊断
医生首先会详细地采集病史,以排除一过性血尿等非疾病因素,然后通过体格检查及尿常规显示的尿液发红成分,可初步判断疾病种类。最后根据后续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结果,不难做出诊断。
1、泌尿生殖系统疾病
这类疾病的患者常有尿频、尿急、尿痛、排尿困难等症状,尿常规显示尿中有红细胞,通过尿常规和影像学检查结果可以确诊。
2、出血性疾病
这类疾病的患者除血尿外,还可有身体其他部位出血表现,如皮肤瘀点、瘀斑、鼻出血、牙龈出血等。可通过血常规、凝血功能检查来确诊。
3、溶血性疾病
这类疾病的患者可有皮肤黏膜轻度黄染,尿常规显示血红蛋白和尿胆原增加,血清胆红素水平升高。
4、卟啉病
可通过特征性的光敏性皮损、神经内脏症状、家族史,以及尿卟胆原日晒检测、尿卟胆原测定、基因检测等确诊。
预后
尿液发红患者的预后通常较好,在及时正规的治疗下,多数患者的症状可以得到明显改善甚至消失,恢复正常的生活。
1、尿液发红可能会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
2、尿液发红的症状可能会让患者感到焦虑,对病情有不好的想象,对心理状态造成不良影响。
3、尿液发红可能与多种疾病有关,包括泌尿系统疾病、出血性疾病、溶血性疾病等,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对患者的泌尿系统、生殖系统造成不良影响。
多数情况下,引起尿液发红的疾病可在及时的医疗干预下治愈。少数罕见病如卟啉病,以及晚期重症患者,难以治愈。
预防
1、坚持多饮水、勤排尿(每2~3小时排尿1次),避免细菌在尿路繁殖是最有效的预防感染措施。
2、注意会阴部清洁,以减少尿道口的细菌群。发生性行为时应使用避孕套等保护措施,可在性交后立即排尿,减少感染风险。
3、限制肉类食品摄入,限制钠盐、草酸、嘌呤类食物摄入,增加食用富含纤维素的粗粮,增加富含枸橼酸的水果摄入,可以减少尿路结石形成可能。
4、定期体检,可以及早发现早期病变,进行治疗干预,避免病情发展。
饮食
科学合理的饮食可保证机体功能的正常运转,起到辅助控制病情,维持治疗效果,促进疾病康复的作用。建议日常饮食以清淡、易消化为主,注意营养均衡,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
1、按时就餐,规律饮食。
2、饮食多样化,多吃有营养,易消化的食物,如面食、豆类、牛奶、鸡蛋等。
3、可多吃富含维生素的食品,如水果、蔬菜,有助于机体恢复。
1、戒烟忌酒。
2、忌生冷,寒凉食物应忌食。
3、应忌食油腻食物。因其难以消化,会给胃肠道增加负担。
4、避免暴饮暴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