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512药品信息查询平台

蚕豆病

蚕豆病(favism)是红细胞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的一种临床类型,因食用蚕豆或其制品而发病,一般于食用后2小时至几天(通常1~2天,最长15天)突然发生急性血管内溶血。溶血程度与食蚕豆的量无关。多数患者停止食用可自行恢复,严重患者需要输血及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并采取措施避免急性肾衰竭。

主要病因

食用蚕豆或其制品

其它名称

胡豆黄

发病部位

全身

就诊科室

小儿科、血液内科

常见症状

头晕、厌食、恶心、黄疸、疲乏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检查项目

体格检查、尿常规、红细胞G-6-PD缺乏的筛选试验、红细胞G-6-PD活性测定、变性珠蛋白小体生成试验、G-6-PD基因检测

疾病分类

血液系统疾病

英文名称

favism

遗传性

属于X连锁不完全显性遗传性溶血病

重要提醒

G-6-PD缺乏者应避免食用蚕豆或其制品。

临床分类

根据病情轻重分类

1、轻型

Hb(血红蛋白)≥51g/L,尿潜血在+++以下。

2、中型

具有以下任何一项者:

(1)Hb31~40g/L,尿隐血(++)以下;

(2)Hb41~50g/L;

(3)Hb≥51g/L,尿隐血(+++)。

3、重型

具有以下任何一项者:

(1)Hb<30g/L;

(2)Hb为31~40g/L,尿隐血(+++)以上;

(3)伴有严重的并发症,如肺炎、心衰、酸中毒、精神异常等。

就医指南

门诊指征

1、食用蚕豆后出现头晕、厌食、恶心、黄疸;

2、伴疲乏;

3、伴少尿、无尿;

4、出现其他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体征。

以上均须及时就医。

就诊科室

1、如果患者出现头晕、厌食、恶心、黄疸等症状,需及时去血液内科就医。

2、如果患者为儿童,一般首诊科室为小儿科。

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3、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4、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5、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您(或孩子)目前都有哪些不适?第一次出现这些症状吗?

2、出现症状多久了?

3、自从发病以来,症状有没有加重或减轻?什么原因会导致症状的发作、加重或减轻?

4、还有其他症状吗?

5、起病前有食用过蚕豆或其制品吗?有使用过什么药物吗?

6、亲属中有没有类似的症状或疾病的?

7、是否接受过治疗?治疗过程大概是怎样的?治疗效果如何?

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情况严重吗?可能是什么原因?

2、现在需要做什么检查呢?

3、都有什么治疗方法呢?您比较推荐哪种呢?

4、药物治疗需要注意什么呢?

5、这些在医保报销范围内吗?

6、还有其他疾病,这会影响治疗效果吗?

7、会遗传吗?

8、现在开始应该注意什么呢?

9、需要复查吗?大概多久一次呢?

日常

总述

蚕豆病与饮食习惯等关系密切,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避免接触可能引起蚕豆病的食物或药物等,注意休息,预防感染,遵医嘱正确服用药物,以保证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心理护理

用药护理

1、遵医嘱足量、足疗程用药,不可私自停药或增减药量,避免疾病进展或产生不良影响。

2、碳酸氢钠静脉滴注时需防止渗漏,以免造成皮肤组织渗漏损伤。

生活管理

1、居室环境要安静,注意休息,减少机体的耗氧量。

2、避免进食蚕豆及其制品。

3、禁止服用抗疟药(如伯氨喹、万奎等)、磺胺类(如磺胺吡啶、对氨苯磺酰胺等)、解热镇痛药等可能引起溶血的药物。

病情监测

注意监测尿色、尿量、皮肤颜色等变化,如有异常,应及时就医。

检查

预计检查

患者出现厌食、恶心、黄疸等症状,应及时就医。就医后,医生首先会对患者进行体格检查,了解有无异常体征。然后可能会建议患者行尿常规、红细胞G-6-PD缺乏的筛选试验、红细胞G-6-PD活性测定、变性珠蛋白小体生成试验、G-6-PD基因检测等,进一步明确诊断。

体格检查

医生会观察患者的皮肤、巩膜、黏膜等部位是否有黄染,然后会通过触诊明确腹部肝脏、脾脏的大小质地等,以初步了解病情进展情况。

实验室检查

1、尿常规

通过观察尿色、透明度,检测尿酸碱度、尿中细胞分布情况等可以初步了解肾脏病变情况。

2、红细胞G-6-PD缺乏的筛选试验

常用高铁血红蛋白还原试验、荧光斑点试验、硝基四氮唑蓝纸片法。可半定量判定G-6-PD活性,分为正常、中度及严重异常。

3、红细胞G-6-PD活性测定

是确定G-6-PD缺乏最可靠的方法,具有确诊价值。本病酶活性为正常的10%~60%,但在急性溶血期及恢复期G-6-PD活性可正常或接近正常。通常在急性溶血后2~3个月后复查能较为准确地反映患者的G-6-PD活性。有多种方法,测定结果较正常那均值低40%以上具有诊断意义。

4、变性珠蛋白小体生成试验

G-6-PD缺乏的红细胞内可见海因小体,计数>5%有诊断意义。但该试验缺乏特异性,也可见于其他原因引起的溶血。

5、G-6-PD基因检测

用于鉴定G-6-PD基因突变的类型和多态性,也可用于产前诊断。

治疗

治疗原则

多数蚕豆病患者一般无需特殊处理,停止食用可自行于1周左右恢复。严重患者需要积极去除诱因,对症支持治疗,常用的治疗手段包括输血、纠正电解质紊乱、药物治疗等。密切注意肾功能,警惕肾衰竭。

一般治疗

1、停止食用蚕豆或其制品,禁服有氧化特性的药物,如抗疟药(伯氨喹、帕马喹、氯喹等),镇痛退热药(阿司匹林、非那西汀),磺胺类,抗菌药等,避免再次溶血加重病情。

2、严重贫血时,可输G-6-PD正常的红细胞。

3、蚕豆病溶血期常有不同程度的酸中毒,应及时纠正酸中毒。

4、应多饮水或输入液体,以改善微循环,维持有效血循环,促进肾脏排酸及排血红蛋白尿功能。但应防止急性肾功能衰谒,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时,应注意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5、积极控制感染。

药物治疗

1、碳酸氢钠

碳酸氢钠能够使尿液保持碱性,以防止血红蛋白在肾小管内沉积。但在静脉滴注时需防止渗漏,以免造成皮肤组织渗漏损伤。

2、肾上腺皮质激素

具有免疫抑制作用,应争取早期、大星、短程使用。

3、其他

维生素C、维生素E、辅酶Q10等抗氧化剂可以稳定红细胞膜。

相关药品

碳酸氢钠、肾上腺皮质激素、维生素C、维生素E、辅酶Q10

手术治疗

本病暂不需手术治疗。

治疗周期

蚕豆病的治疗周期一般为2~4周,但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费用

蚕豆病的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 、医保政策等有关。

流行病学

传染性

无传染性。

好发人群

多见于10岁以下儿童,男性多于女性。

好发季节

发病集中于每年蚕豆成熟季节(3~5月)。

病因

总述

蚕豆病主要因G-6-PD缺乏症患者进食新鲜蚕豆或其制品所致。目前认为可能与蚕豆浸液中含有的多巴、多巴胺、蚕豆嘧啶类、异脲咪等类似氧化剂的物质有关。但部分G-6-PD缺乏者在进食蚕豆后并不一定发病,故认为还有其他因素参与,尚待进一步研究。

诱发因素

1、食用蚕豆或其制品

进食蚕豆或蚕豆制品(如粉丝)均可发病,哺乳期母亲食蚕豆后也可使婴儿发病。

2、服用氧化性药物

(1)抗疟药:如伯氨喹、氯喹等。

(2)磺胺药:如磺胺、乙酰磺胺、磺胺吡啶等。

(3)解热镇痛药:如乙酰苯胺等。

(4)其他:如呋喃西林、萘啶酸等;

(5)中药:薄荷、樟脑、川莲、珍珠粉、牛黄粉、腊梅花、等。

症状

总述

蚕豆病通常于进食蚕豆或蚕豆制品后的24~48小时内发病,表现为急性血管内溶血。可出现头晕、厌食、恶心、呕吐、疲乏等症状,继而出现黄疸、血红蛋白尿,溶血严重者可出现少尿、无尿、酸中毒,甚至急性肾衰竭。慢性者可有肝脾大。

并发症

蚕豆病因G6PD缺乏诱发的严重的急性溶血性贫血可能导致红细胞破坏过多,如不及时处理,可引起肝、肾或心功能衰竭,甚至死亡。

诊断

诊断原则

患者具有蚕豆病家族遗传史或过去有蚕豆病病史,患者表现为厌食、恶心、黄疸、疲乏等急性溶血特征,并且于发病前食用蚕豆,应考虑本病诊断。结合红细胞G-6-PD缺乏的筛选试验、红细胞G-6-PD活性测定等实验室检查结果,即可明确诊断。在诊断过程中,医生需与遗传性肾炎、高铁血红蛋白血症等疾病相鉴别。

鉴别诊断

1、遗传性肾炎

遗传性肾炎是一种较为常见的遗传性肾脏疾病,主要特征为血尿、蛋白尿、进行性肾功能减退,其临床表现与蚕豆病相似。基因检测可鉴别二者。

2、高铁血红蛋白血症

高铁血红蛋白血症是一种少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常由于暴露于氧化性及毒性化学品、药品所致,以发绀、呼吸困难、头晕为常见临床表现。基因检测可鉴别二者。

预后

一般预后

蚕豆病的溶血过程呈自限性,一般预后良好。轻症的溶血持续1周左右临床症状逐渐改善而自愈,少数重症患者可由肾衰竭或休克导致死亡。

危害性

少数重症患者可发生肝、肾或心功能衰竭,甚至死亡。

自愈性

本病呈自限性,轻症患者去除诱因后大多于1周内自行停止。

治愈性

本病经积极去除诱因、药物等治疗可实现治愈,恢复正常。

治愈率

大多数患者经积极治疗可达到治愈,暂无大样本数据研究。

预防

预防措施

蚕豆病是一种可以预防的疾病,具体预防措施包括以下几种:

1、G-6-PD缺乏者应忌吃蚕豆及其制品,禁止使用具有氧化作用的药物。

2、有蚕豆病家族遗传史的夫妻,女性怀孕或哺乳期间应避免食用蚕豆及其制品。

饮食

饮食调理

蚕豆病患者应重视饮食调理,以高蛋白、低脂肪、高糖、富含维生素的饮食为主,科学合理的饮食可维持治疗效果,促进疾病康复。

饮食建议

1、饮食宜细软,易于消化,易于吸收,以清洁素食为主。

2、少食多餐。

3、尽量给汤汁,以通利小便,助湿邪从小便排出。

4、黄疸已退,患者正气虚弱,需给予扁豆、红枣、莲子、豆制品、牛肉、瘦猪肉、鸡蛋等补养。

饮食禁忌

1、忌油腻、荤腥、辛燥食物。

2、忌暴饮暴食。

Copyright © www.bai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2023008180号-1

未经平台允许 不得私自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