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512药品信息查询平台

角弓反张

角弓反张(opisthotonus)是指项背强直、腰背反折、身体后仰如弓状的症状。此症多见于破伤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癫痫等疾病。

主要病因

感染、癫痫、先天性葡萄糖醛酸转移酶缺乏症、Arnold-Chiari氏综合征、蛛网膜下腔出血等疾病因素以及药物、食物

发病部位

全身

就诊科室

新生儿科

常见症状

项背强直、腰背反折、身体后仰如弓状

检查项目

血常规、脑脊液检查、细菌学检查、血清免疫学检查、脑电图、脑血管造影、颅脑CT、颅脑MRI检查

英文名称

opisthotonus

原因

总述

主要与感染、癫痫、先天性葡萄糖醛酸转移酶缺乏症、Arnold-Chiari氏综合征、蛛网膜下腔出血等疾病因素以及药物、食物相关。

症状起因

1、感染

如破伤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脑炎、脑膜炎等。

2、其他

癫痫、先天性葡萄糖醛酸转移酶缺乏症、Arnold-Chiari氏综合征、蛛网膜下腔出血、某些药物(如丙泊酚、头孢唑肟钠、酚噻嗪类等)、食入麦角菌污染的谷物。

常见疾病

破伤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癫痫、脑膜炎、先天性葡萄糖醛酸转移酶缺乏症、Arnold-Chiari氏综合征、蛛网膜下腔出血等。

就医

急诊(120)指征

1、出现颈背强直、腰背反折、身体后仰如弓的表现;

2、伴牙关紧闭、四肢痉挛;

3、伴剧烈头痛;

4、伴高热、寒战等;

5、伴神志模糊、昏迷等意识障碍;

6、出现其它危急情况。

以上均须紧急处理,及时前往急诊科,必要时拨打急救电话。

就诊科室
急诊科、儿科、神经内科
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3、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4、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5、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医生可能问患者哪些问题

1、什么时候出现这种情况的?

2、还有其他症状吗?

3、自从发病以来,症状有没有加重或减轻?有什么原因吗?

4、以前有没有出现过类似的症状?

5、之前治疗过吗?是如何治疗的?效果如何?

6、本身患有什么疾病吗?

7、最近有受外伤吗?有接受手术或外科操作吗?

8、平常吸烟喝酒吗?

9、家属中有人有过类似症状吗?

患者可以问医生哪些问题

1、这种情况严重吗?能治好吗?

2、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3、需要如何治疗?需要住院吗?多久能好?

4、这些治疗方法有什么风险吗?

5、如果吃药治疗,药物的用法用量、注意事项是什么?

6、需要做什么检查?

7、还有其他疾病,这会影响治疗吗?

8、回家后该怎么护理?

9、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日常

护理原则

1、遵医嘱用药,坚持长期服药、逐渐减量停药,不要在癫痫发作得到控制后,自行减量、停药或不规律服药。

2、如果出现胃恶心、呕吐、皮疹等不良反应,需及时就医。

3、破伤风患者应该安置于黑暗、安静的环境中,以减少刺激。

4、癫痫患者需保证睡眠充足、情绪平稳、饮食规律、避免使用酒精,不适合从事驾驶工作、也不宜从事高空作业。

检查

预计检查

医生先会对患儿进行体格检查作出初步诊断,为了明确病因,还会进行血常规、脑脊液检查、细菌学检查、血清免疫学检查特异性抗原测定、CT、磁共振(MRI)、脑血管造影、脑电图检查等检查。

体格检查

1、视诊

可观察到患者有牙关紧闭、面肌紧张、上肢过度屈曲、下肢伸直,呈角弓反张状,以及有无皮肤瘀点、瘀斑,有无皮肤苍白等休克的表现。

2、脑膜刺激征检查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患者布氏征和克氏征阳性,前囟未闭合者则前囟突出,脑膜刺激征可能不明显。

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

白细胞计数等可提示有无感染。

2、脑脊液检查

脑膜炎患者脑脊液外观、压力、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及蛋白、糖含量等生化指标均可发生改变,是明确脑膜炎诊断的重要方法。

3、细菌学检查

包括涂片和细菌培养检查,有助于确定细菌的种类。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患者取瘀斑组织液、血或脑脊液,培养出脑膜炎球菌,是确诊本病的关键。

4、血清免疫学检查特异性抗原测定

有助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早期诊断。

影像学检查

1、颅脑CT、MRI

有助于脑部疾病的诊断。

2、脑血管造影

是诊断脑血管疾病,观察脑内血管情况的最佳手段,可了解脑血管的形态、病变的血供、病变与血管的关系、病变的性质,并对占位病变定位。还有助于诊断癫痫。

其他检查

脑电图检查通常对脑部疾病的诊断、鉴别及定位有一定的帮助。能对精神障碍、抽搐等疾病进行有效诊断、鉴别,是诊断癫痫的重要检查。

治疗

预计治疗
角弓反张的治疗需要明确诊断,找到病因,破伤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癫痫等均可引起角弓反张,医生多需首先控制患者症状,待角弓反张症状缓解后再行针对性药物及支持治疗,其中破伤风患者还有需要注意避免患者受到刺激,控制患者痉挛。
治疗方法

1、破伤风

(1)伤口处理:伤口内的一切坏死组织、异物等均须清除。

(2)抗毒素的应用:目的是中和游离的毒素。

(3)控制痉挛:患者入院后,应住隔离病室,避免光、声等刺激;避免骚扰患者,减少痉挛发作。

(4)注意防治并发症:主要并发症在呼吸道,如窒息、肺不张、肺部感染。

(5)营养支持:要十分注意营养(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补充和水与电解质平衡的调整。必要时可采用中心静脉肠外营养。

(6)抗生素治疗:抗生素可选用青霉素肌肉注射,或大剂量静脉滴注,可抑制破伤风梭菌。也可给甲硝唑。

2、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1)一般治疗:早期诊断,就地住院隔离,密切监护,避免受凉。

(2)对症治疗:高热可予物理降温及退热药物,颅内高压用脱水剂,惊厥时给止痉剂。

(3)药物治疗:有青霉素、头孢菌素等。

3、癫痫

癫痫的治疗可分为控制发作、病因治疗、外科治疗、一般卫生及预防五个方面。其中最重要的是控制发作,目前以药物治疗为主。包括苯巴比妥、卡马西平、丙戊酸等。用药原则是根据发作类型合理选择药物,首选单药治疗、注意药物副作用、长期规律服药、定期复查。

相关药物
青霉素、头孢菌素、苯巴比妥、卡马西平、丙戊酸

症状

典型表现
主要症状为项背部肌肉强直、身体后仰,躯干向背后玩曲,形如弯弓状。

诊断

诊断原则

根据病史、角弓反张的特征性表现及伴随症状,结合血常规、脑脊液检查、细菌学检查、血清免疫学检查、脑电图、脑血管造影、CT、MRI等相关检查可明确诊断。

鉴别诊断

1、破伤风

是破伤风梭菌经由皮肤或黏膜伤口侵入人体,在缺氧环境下生长繁殖,产生毒素而引起肌痉挛的一种特异性感染。以牙关紧闭、阵发性痉挛、强直性痉挛为临床特征。

2、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脑膜脑炎型可出现一系列颅内压增高表现,病情变化快,突出表现为剧烈头痛、烦躁不安、频繁呕吐、惊厥、肌张力增强、四肢强直,重者角弓反张、神志恍惚、急速转入昏迷、面色苍白、血压升高、瞳孔改变、呼吸变慢,甚至会出现中枢性呼吸衰竭症状。部分患者可发生脑疝。

3、癫痫

癫痫强直性发作时,突发的全身肌肉强直收缩伴意识丧失,使患儿固定于某种姿势,但持续时间较肌阵挛长,为5~60秒。常见到角弓反张、伸颈、头仰起、头躯体旋转或强制性张嘴、睁眼等姿势,通常有跌倒和发作后症状。

4、脑膜炎

化脓性脑膜炎常见于小儿及老年人,以发热、头痛、呕吐、烦躁等症状为主要表现。病情进展可发生嗜睡、神志模糊、言语杂乱、不能正确辨别方向、抽搐、昏迷。如果未及时治疗可出现角弓反张,还可出现呼吸不规则,甚至出现呼吸衰竭,部分患儿皮肤有出血点。

5、蛛网膜下腔出血

在情绪激动、体力劳动、咳嗽、用力排便、饮酒、性交等情况下发病。主要表现是突发剧烈头痛、呕吐、意识障碍,检查有脑膜刺激征阳性。脑膜刺激征对于蛛网膜下腔出血有重要的诊断价值。起病数小时后出现,少数患者出现较晚。脑膜刺激征的强度取决于出血的多少、位置和年龄,表现为颈部肌肉尤其是伸肌发生痉挛、颈部僵直,或被动屈曲颈部时有阻抗,下颏不能贴近胸部。程度可有轻有重,严重时不能屈曲颈部,甚至呈角弓反张。

预后

一般预后
经过积极治疗,症状可得到改善。预后与原发病恢复程度密切相关。

预防

预防措施

1、接种破伤风疫苗,加强免疫。

2、做好围产期保健,避免分娩损伤导致的新发癫痫。

3、避免食用受到麦角菌污染的谷物,尽量不使用丙泊酚、头孢唑肟钠、酚噻嗪类等药物。

4、积极治疗、预防原发病。

Copyright © www.bai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2023008180号-1

未经平台允许 不得私自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