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512药品信息查询平台

子宫肌瘤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器官常见的良性肿瘤,由平滑肌及结缔组织组成,常见于30-50岁妇女,20岁以下少见。据尸检统计,30岁以上妇女约20%有子宫肌瘤。因肌瘤多无或很少有症状,临床统计发病率远低于真实发病率。根据本病的临床特点,中医多记载于石瘕、癥瘕、崩漏等疾病中。

主要病因

脏腑功能失调、气血失常,痰浊、瘀血、湿热蕴结

发病部位

子宫

就诊科室

妇科

常见症状

经量增多、经期延长、下腹坠胀等

相关中医疾病

子宫肌瘤

检查

实验室检查

1、超声检查

为目前最为常用的辅助诊断方法。它可显示子宫增大,形状,肌瘤数目、部位、大小及肌瘤内部是否均匀或液化、囊变等。

2、宫腔镜检查

在宫腔镜下可直接观察宫腔形态,有助于黏膜下肌瘤的诊断。

3、腹腔镜检查

当肌瘤需与卵巢肿瘤或其他盆腔肿块鉴别时,可行腹腔镜检查,直接观察子宫大小、形态、肿瘤生长部位并初步判断其性质。

4、磁共振检查

MRI在肌瘤大小、数目和位置的判断上有明显优势。

治疗

治疗原则
活血化瘀、软坚散结为本病的治疗大法。治疗时应根据患者体质强弱,病之久暂,酌用攻补,或先攻后补,或攻补兼施,或先补后攻,随证施治。不可一味猛攻、峻伐,以免损伤正气。用药尚需注意经期与非经期之不同,标本兼治。

流行病学

好发人群
30-50岁妇女

病因

基本病因

1、气滞血瘀

情志不遂,肝失疏泄,气机不畅,或暴怒伤肝,肝郁气滞,血行受阻,瘀滞冲任胞宫,日久而为癥。

2、痰湿瘀阻

饮食不节,嗜食肥甘,或肝郁犯脾,脾失健运,痰浊内生,痰湿阻滞冲任胞宫,痰血搏结,渐积成癥。

3、气虚血瘀

素体气虚,或大病久病耗伤气血,或劳倦过度耗伤中气,气虚血运无力,血行迟滞,瘀积冲任胞宫,日久成癥。

4、肾虚血瘀

多产房劳,损伤肾气,肾虚则脏腑之气失于资助,故血行无力,停滞为瘀,瘀滞冲任胞宫,日久积而成癥。

5、湿热瘀阻

经行、产后胞脉空虚,湿热之邪客于胞宫,与血搏结,或脾虚生湿,流注下焦,湿蕴化热,湿热之邪阻滞气机,血行疲阻,湿热瘀血互结于冲任胞宫,日久可成癥。

症状

典型症状

1、症状

多无症状,仅在体检时偶被发现。症状与肌瘤大小、数目关系不大,而与肌瘤部位、有无变性相关。

(1)月经异常

多表现为经量增多、经期延长,少数表现为不规则阴道流血或血样脓性排液。

(2)下腹包块

子宫体的壁间肌瘤与浆膜下肌瘤,逐渐增大凸向腹腔,当肌瘤增大>3个月妊娠大小时,于腹部可触及。巨大的黏膜下肌瘤可脱出于阴道外。

(3)压迫症状

子宫体下段前壁或宫颈肌瘤压迫膀胱可发生尿频、尿急、排尿困难、尿潴留。子宫后壁特别是子宫体下段肌瘤可压迫直肠引起便秘等。

(4)白带增多

肌壁间肌瘤可有白带增多,黏膜下肌瘤更为明显,当其感染坏死时可产生多量脓血性排液,伴有臭味。

(5)其他

下腹坠胀,腰背酸痛,可伴不孕、继发性贫血等。浆膜下肌瘤蒂扭转时可出现急腹痛。肌瘤红色变性时,腹痛剧烈且伴发热。

2、体征

子宫增大超过3个月妊娠大小或出现较大宫底部浆膜下肌瘤时,可在耻骨联合上方或下腹部正中扪及包块,实性,无压痛;若为多发性子宫肌瘤则肿块外形呈不规则状。妇科检查示子宫增大,表面可及不规则单个或多个结节凸起,或触及单个球形肿块与子宫相连(浆膜下肌瘤),质硬;或宫颈口扩张,可见红色、实质、光滑包块位于宫颈管内,或脱出于宫口,位于阴道内(黏膜下肌瘤);伴感染时可有坏死、出血及脓性分泌物覆着。

诊断

诊断原则

1、病史及临床表现

根据病史及体征,诊断一般无困难。

2、体格检查

当子宫大于3个月妊娠子宫时可在下腹部扪及实质性不规则肿块。

3、妇科检查

依据肌瘤的大小、位置、数目及有无变性而做出诊断。

诊断依据

1、病史及临床表现

根据病史及体征,诊断一般无困难。

2、体格检查

当子宫大于3个月妊娠子宫时可在下腹部扪及实质性不规则肿块。

3、妇科检查

依据肌瘤的大小、位置、数目及有无变性而做出诊断。

鉴别诊断

1、妊娠子宫

有停经史及早孕反应。尿妊娠试验或血β-HCG及B型超声可鉴别。

2、卵巢肿瘤

一般无月经改变,B型超声可鉴别,难以鉴别时可借助腹腔镜明确。

3、子宫腺肌病

有继发性、渐进性痛经病史,子宫多呈均匀增大,质硬,亦可有经量增多等症状。B型超声检查有助于鉴别。但有时两者可并存。

4、子宫恶性肿瘤

(1)子宫肉瘤

好发于老年妇女,生长迅速,多有腹痛、腹部包块及不规则阴道流血,B型超声及磁共振检查有助于诊断。

(2)子宫内膜癌

以绝经后阴道流血为主症,子宫或呈均匀性增大,质软。围绝经期妇女肌瘤可合并子宫内膜癌。诊刮或宫腔镜有助于诊断。

(3)子宫颈癌

有不规则阴道流血及白带增多或不正常排液等症状。内生型子宫颈癌应与宫颈黏膜下肌瘤鉴别。可应用B型超声、宫颈脱落细胞学检查、宫颈活检、宫颈管搔刮及分段诊刮等方法鉴别诊断。

4、其他

盆腔炎性包块、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子宫畸形等,可根据病史、体征及B型超声检查鉴别诊断。

预防

预防措施
子宫肌瘤为妇科常见病,多发于中年妇女,因此,30-50岁妇女应注意妇科普查,有肌瘤者应慎用性激素制剂。绝经后肌瘤继续增大者应注意发生恶变可能。
Copyright © www.bai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2023008180号-1

未经平台允许 不得私自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