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频尿急

尿频尿急是泌尿系统常见的不适症状,表现为排尿次数明显增多,且每次排尿时伴有强烈的紧迫感,难以控制尿意,即使尿量不多也急于排尿。尿频尿急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如尿路感染、前列腺问题、膀胱过度活动症等,建议及时就医以明确病因并接受针对性治疗。
主要病因
发病部位
就诊科室
常见症状
是否医保
检查项目
遗传性
重要提醒
原因
尿频尿急是泌尿系统常见的症状,其原因可大致分为疾病因素和非疾病因素两大类。非疾病因素包括饮水过多、精神紧张、饮食习惯、妊娠等,疾病因素包括泌尿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等。
1、非疾病因素
(1)饮水过多:当人体在短时间内摄入大量水分时,血液中的钠含量会相对减少,为了维持体内电解质平衡,肾脏会加速排泄多余的水分,从而导致尿量增加,进而出现尿频尿急的现象。
(2)精神紧张:当人处于高度紧张或焦虑状态时,体内的交感神经会兴奋,进而刺激膀胱逼尿肌收缩,导致尿频尿急的发生。这种尿频尿急往往不伴有尿痛等其他症状,且尿量相对较少。
(3)饮食习惯:摄入过多含有咖啡因、酒精或利尿成分的饮料(如咖啡、茶、啤酒等)也会刺激膀胱,导致尿频尿急。
(4)妊娠:在怀孕期间,随着胎儿的逐渐增大,子宫会压迫膀胱,导致膀胱容量减少,从而引发尿频尿急。此外,孕妇体内激素的变化也可能影响膀胱的功能。
2、疾病因素
(1)泌尿系统疾病:常见膀胱炎、尿道炎等尿路感染,病原体侵入尿路,引起炎症反应,刺激膀胱壁,导致尿频、尿急,常伴有尿痛、尿液浑浊等症状。男性患者还可能因前列腺炎、前列腺增生压迫尿道或刺激膀胱颈,引起尿频、尿急。
(2)神经系统疾病:由于神经系统病变(如脊髓损伤、多发性硬化、帕金森病等)导致膀胱逼尿肌和尿道括约肌功能失调,引起尿频、尿急,甚至尿失禁。一般称为神经源性膀胱。
(3)其他疾病:某些慢性肾脏病、肾盂肾炎等也可能引起尿频、尿急,特别是当肾功能受损,尿液浓缩功能下降时。妇科疾病如盆腔炎、子宫肌瘤等,当病变累及膀胱或压迫膀胱时,也可能引起尿频、尿急。
膀胱炎、尿道炎、前列腺炎、前列腺增生、脊髓损伤、多发性硬化、帕金森病、肾盂肾炎、盆腔炎、子宫肌瘤
就医
1、尿频尿急的症状持续加重,如排尿次数明显增多,尿急感难以忍受,或者症状从偶尔出现变为频繁发作;
2、尿频尿急伴有其他症状,如尿痛、血尿、发热等;
3、特殊群体如孕妇、儿童等出现尿频尿急症状;
4、出现其他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体征。
若出现上述情况,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尿频尿急的患者主要到泌尿外科就诊。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可能会进行比较全面的体格检查,建议穿着方便穿脱的衣物。
3、就医前,患者应尽量保持清淡的饮食,避免摄入刺激性食物。
4、就医前避免大量饮水。一方面,大量饮水会加重尿频、尿急症状,另一方面,尿液被稀释会影响检查结果。
5、就医前避免性行为,保持会阴部卫生。
6、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7、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8、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1、您开始出现尿频尿急的症状有多长时间了?
2、尿频尿急的症状是持续性的还是间歇性的?
3、每次排尿的间隔时间和每次排尿量大约是多少?
4、除了尿频尿急,您是否还伴有其他不适症状?
5、之前是否有过类似的症状或泌尿系统疾病史?
6、近期是否接受过导尿、尿路器械检查或有过尿路感染的经历?
7、您的生活习惯如何?是否经常憋尿、饮水少或久坐不动?
8、您是否患有糖尿病、结核病、肾炎等慢性疾病?
1、我这尿频尿急的症状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2、是否需要进一步检查来确诊?
3、针对我的症状,应该如何治疗?
4、需要服用哪些药物?有什么注意事项?
5、治疗后症状会完全消失吗?需要多长时间?
6、如何预防症状复发?
7、尿频尿急对我的日常生活有哪些影响?
8、治疗期间需要特别注意哪些生活习惯?
检查
出现尿频尿急的症状后,应及时就医。医生会先进行体格检查,初步了解情况,然后建议进行尿常规、尿培养、血常规、肾功能检查、泌尿系统超声、X线检查、尿流动力学等检查,以查明病因,并评估整体病情。
首先,医生会观察患者的整体状况,包括精神状态、体温、脉搏、呼吸等生命体征,以评估患者是否存在全身性感染或其他潜在的健康问题。然后,会重点检查患者的泌尿系统区域,包括肾区、输尿管走行区、膀胱区及尿道外口。检查是否有压痛、叩击痛、肿块或异常分泌物,这些体征可能提示尿路感染、结石、肿瘤等病变。
1、尿常规
尿常规是评估泌尿系统健康的基本检查,包括尿液的颜色、透明度、比重、pH值、红细胞、白细胞、尿蛋白、尿糖、尿胆原等多个指标。这些指标的变化可以提示尿路感染、血尿、蛋白尿、糖尿病等多种疾病。
2、尿培养
对于疑似尿路感染的患者,尿培养是必要的检查。通过培养尿液中的细菌,可以确定感染的病原体,为后续的治疗药物选择提供依据。
3、血常规
血常规检查可以反映机体的炎症反应和血液系统状况。白细胞计数升高可能提示感染,而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的变化则可能反映贫血或血液系统疾病。
4、肾功能检查
包括血肌酐、尿素氮、尿酸等指标,用于评估肾脏的滤过功能和排泄能力。肾功能异常可能导致尿频尿急等症状的出现。
1、泌尿系统超声
超声检查是无创、便捷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可以观察肾脏、输尿管、膀胱等器官的形态和结构,发现结石、肿瘤、积水等病变。对于尿频尿急的患者,超声检查是初步筛查泌尿系统病变的重要手段。
2、X线检查
X线更适合反映结石、钙化等病变。结合尿路造影等检查技术可以提供更详细的尿路信息。
尿流动力学检查是一种评估膀胱和尿道功能的特殊检查方法。通过测定膀胱内的压力、流率、逼尿肌收缩的力量等因素,可以判断尿频尿急的原因是否与膀胱功能障碍有关。这对于诊断神经源性膀胱、膀胱过度活动症等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治疗
尿频尿急的治疗原则在于及时、规范、持续和综合性地消除病因,以缓解症状、改善生活质量并防止复发。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生活方式调整、物理治疗以及必要时的手术治疗,具体方案需由医生根据患者情况制定。
1、尿路感染
根据尿培养结果和药物敏感试验,选用敏感的抗生素进行治疗。常用抗生素包括左氧氟沙星、头孢呋辛、阿莫西林等,需遵医嘱足量、足疗程使用。同时注意多喝水,勤排尿,通过尿液冲刷尿路,有助于减轻炎症反应。复杂性尿路感染患者(如合并糖尿病、尿路梗阻等),需在治疗尿路感染的同时,积极处理基础疾病。
2、尿路结石
对于结石较小、症状较轻的患者,可采用药物排石治疗,使用别嘌醇、枸橼酸氢钾钠等药物。较大的结石则需要采取手术治疗,包括体外冲击波碎石术、输尿管镜取石术或经皮肾镜取石术、尿道切开取石术等,具体的手术方式与结石大小、结石位置等因素有关。
3、前列腺疾病
主要使用非那雄胺、坦索罗辛等药物,缩小前列腺体积,舒张尿道平滑肌,从而改善排尿症状,延缓疾病进展。对于药物治疗无效或症状较重的患者,可采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激光剜除术等微创手术治疗。热水坐浴、微波治疗等物理治疗也可缓解局部炎症和疼痛。
详见对因治疗。
氧氟沙星、头孢呋辛、阿莫西林、别嘌醇、枸橼酸氢钾钠、非那雄胺、坦索罗辛
详见对因治疗。
治疗周期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医保政策等有关。
症状
1、尿频
表现为排尿次数明显增多,超出正常范围。正常情况下,成人白天排尿4~6次,夜间0~2次,如果排尿次数明显增加,则可视为尿频。患者常常感到才小便不久,就又有尿意,需要频繁地去厕所。
2、尿急
一有尿意就迫不及待地需要排尿,难以控制,且尿量可能并不多。尿急常伴有强烈的排尿欲望,如果不能及时排尿,可能会出现尿失禁的现象。
1、尿痛
排尿时感到疼痛或灼热感,这可能是由于尿液刺激受损的尿路上皮细胞所致。
2、尿道灼热感
排尿后尿道有灼热或不适感,可能伴随尿道口的红肿和瘙痒。
3、排尿困难
如尿流变弱、射程缩短、尿线中断或不成线呈滴沥状,这可能是由于病变组织压迫尿道所致。
4、会阴部疼痛
部分情况下,如前列腺炎患者,可能会伴有会阴部(即阴囊与肛门之间的区域)的疼痛或不适感。
1、长期的尿急症状可能导致膀胱括约肌功能受损,出现尿失禁的现象,即尿液不自主地流出。
2、对于男性患者而言,尿频尿急可能影响性功能,导致阴茎头敏感度降低,从而影响性生活质量。
3、长期的尿频尿急症状可能给患者带来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影响生活质量。
诊断
医生会首先询问患者的病史,了解尿频尿急的持续时间、伴随症状以及可能的诱因。接着,通过体格检查,医生检查泌尿系统区域有无压痛、肿块或异常分泌物。随后,进行尿常规、尿培养等实验室检查以检测尿液中的异常成分和病原体。必要时,还会安排肾功能检查、泌尿系统超声、CT或MRI等影像学检查。需要鉴别的常见病因包括尿路感染、尿路结石、前列腺疾病等。
1、尿路感染
除了尿频尿急外,常伴有尿痛、血尿、腰部酸痛、发热、寒战等症状。尿常规检查可发现白细胞增多、细菌计数升高等异常。临床表现结合尿常规、尿培养等实验室检查可确诊。
2、尿路结石
除了尿频尿急外,常伴有尿痛、血尿、排尿中断、肾绞痛等症状。结石较大时,可在腹部或腰部触及包块。临床表现结合B超、X线、CT等影像学检查发现结石高密度影可确诊。
3、前列腺疾病
除尿频尿急外,还可能有夜尿增多、排尿困难、会阴部疼痛、性功能障碍等症状。临床表现结合前列腺液检查、B超、尿流率测定等辅助检查可确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