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512药品信息查询平台

羊毛疔

羊毛疔是一种中医病名,又称羊毛疔瘤、羊毛痧、鬼箭、箭风等,临床上以针挑拨时有羊毛丝样物质被挑出,且疹形坚硬似钉为特征,多伴有发热、头昏、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症状,相当于西医学的胃肠型流行性感冒、急性胃炎、急性胆绞痛等疾病。目前对于本病患者,多以针挑外治法为主,虽然可快速缓解症状,但治疗后仍有较高的复发率,一般需经多次治疗,治疗过程较痛苦且容易遗留疤痕。

主要病因

卫表不固,邪客经络;脾虚湿滞,气机中阻;伏邪之毒,郁久而发

其它名称

羊毛疔瘤、羊毛痧、羊毛癍、羊筋痧、羊毛挣、羊毛瘟、鬼箭、箭风

发病部位

其他

就诊科室

中医科、针灸推拿科

常见症状

前胸后背多发皮疹、发热、头昏、恶心、呕吐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检查项目

望诊、闻诊、问诊、切诊、血常规

遗传性

不会遗传

重要提醒

羊毛疔可反复发作,应遵医嘱定期复查。

就医指南

门诊指征

1、前胸后背出现皮疹;

2、伴有发热、头昏、恶心、呕吐等症状;

3、出现其它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体征。

以上均需及时就医咨询。

就诊科室

前胸后背出现皮疹,伴有发热、头昏、恶心、呕吐等症状的患者,可到皮肤科或中医科就诊。

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医生可能会对病变部位进行检查,注意着装,便于医生检查。

3、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4、近期若曾使用某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5、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您的皮疹是何时出现的?

2、近期皮疹有增多或变大吗?

3、您还有什么症状,比如发热、恶心等?

4、发病前是否感受了风寒等邪气?

5、平时饮食怎么样?

6、平时情绪怎么样?

7、您是否去过其他医院就诊?做过什么检查?目前有在用什么药物?效果如何?

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我为什么会患病?

2、我的病情严重吗?

3、我需要做什么检查?

4、我需要如何进行治疗?能治好吗?

5、会复发吗?

6、平时应该怎么护理?

7、我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日常

总述

羊毛疔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加强皮肤清洁护理、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合理饮食以及遵医嘱用药等,以促进疾病恢复。

生活管理

1、保持患处皮肤清洁,避免使用刺激性肥皂或洗浴用品,以减少对皮肤的刺激。

2、注意保护皮损部位,避免搔抓或挤压,以免加重皮肤损害。

3、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的睡眠,以提高机体的抵抗力。

4、清淡饮食,避免吃一些辛辣、油腻的刺激性食物。

5、保持轻松的心态,避免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

复诊须知

遵医嘱定期复查,若有皮损加重、疼痛不适加剧等情况,则应及时就医诊治。

检查

预计检查

当前胸后背出现皮疹,并伴有发热、头昏、恶心、呕吐等症状时,需积极就医。医生首先会对患者进行望诊、闻诊、问诊、切诊,然后可能会建议其进行血常规等检查,以进一步了解病变情况。

体格检查

1、望诊

医生不仅会观察皮损的部位、形态、颜色等,还会观察患者的神态、舌质与舌苔变化等。

2、闻诊

包括听声音和闻气味等,以初步判断疾病的性质和病情轻重。

3、问诊

包括问寒热、问睡眠、问饮食、问二便、问出汗、问既往病史等,有助于作出初步诊断。

4、切诊

主要为脉诊,医生可通过运用手指对患者身体某些特定部位的浅表动脉进行切按,体验脉动应指的形象,以了解身体状况,辨别病证。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医生会通过观察白细胞、中性粒细胞等指标的水平变化,判断有无感染等问题。

治疗

治疗原则

羊毛疔患者应在医生的指导下,根据病情严重程度以及证型,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外治法主要为针挑和涂擦,内治法主要为应用具有清热解毒等功效的中药。

药物治疗

1、外治法

(1)由于荞麦具有消积去秽的功效,黑豆具有活血利水、祛风解毒的功效,所以将二者研磨成粉,涂擦在皮损部位,则可能使白毛脱落。

(2)医生会在挑出羊毛后,用青布包扎适量雄黄,蘸热烧酒后擦在皮损处,以达到促进气血循环、燥湿祛痰、解毒截疟的效果,从而改善皮损。

2、内治法

(1)患者可以取适量紫花地丁、金银花、白矾以及甘草,进行水煎服,以达到清热解毒、祛除风痰的效果。

(2)患者可以取适量金银花、野菊花、蒲公英、天葵子以及紫花地丁等中药,进行水煎服,以达到清热解毒泻火的效果,从而改善皮损。

相关药品

荞麦、黑豆、雄黄、紫花地丁、金银花、白矾、甘草、野菊花、蒲公英、天葵子

手术治疗

本病一般不需要手术治疗。

中医治疗

针挑疗法:针挑疗法是中医针灸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由古代的“九针”之“锋针”发展而来。对于羊毛疔患者,可在医生的指导下用针挑出羊毛,以快速缓解症状。

治疗周期

治疗周期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医保政策等有关。

流行病学

传染性

不会传染。

好发人群

本病多发生于2~5岁的儿童。

好发季节

本病多发生于春末秋初夏季气温较高的时节。

病因

总述

羊毛疔的发生与肺、脾、肝三脏功能失调有关,其病因病机主要包括卫表不固,邪客经络;脾虚湿滞,气机中阻;伏邪之毒,郁久而发。

基本病因

1、卫表不固,邪客经络

《证治汇补》中记载“其人卫气空虚,腠理不密,贼风乘虚而入,客于经络,荣卫不通则痛……就其痛处按之,用针挑出,形如羊毛,故名。南人亦就此毛为箭,其实闭塞结硬之络脉也”。也就是说,如果机体的卫气虚弱,则会导致皮肤腠理疏松,容易感受风寒暑湿等外邪,当邪气寄居在经络上时,使经脉因失去营养而出现疼痛、闭塞不通而形成硬结,进而导致羊毛疔。此外,也有医家认为羊毛是外感邪气没有能及时去除,在局部化生毒邪的病理产物。

2、脾虚湿滞,气机中阻

清代刘钟衡的《中西汇参铜人图说》中记载“予继思病症之险者,如羊毛痧、羊毛瘟、羊毛疔及七十二种痧症,本不宜有毛之处,而忽焉见毛……夏秋之交,脾湿交盛,滞其升降之机,则浊反厥逆于上,清反抑陷于下,厄于此症者多”。也就是说,如果脾气虚弱影响其运化功能,不能腐热水谷,化生精微,反而聚湿生痰,阻滞中焦,则会使清阳上不去,浊阴也下不去,导致气机升降失常,进而引起本病。

3、伏邪之毒,郁久而发

也有医家认为,本病还可能是由于五运六气过于旺盛或不足,导致邪气侵袭,潜伏于体内,时间长后发作所致。

症状

总述

羊毛疔发病迅速,患者可在前心区及后背部发现皮疹,疹形坚硬似钉,病程较短者呈淡红色,病程较长者呈紫黑色,并常伴有发热、无汗、头昏、乏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胃脘痛、腹痛、腹泻等症状。此外,当用针挑破皮疹时,则可发现羊毛样丝状物质被挑出。

并发症

1、继发感染

如果挑破羊毛疔后如果不注意保持局部清洁,接触了水等物质,则可能继发细菌感染,使局部皮肤出现红肿、疼痛等症状。

2、瘢痕

如果挑羊毛疔过程中操作不当,使皮肤损伤过重,则可能会导致局部皮肤的纤维发生增生,并形成瘢痕,影响到整体美观。

诊断

诊断原则

一般根据前心区及后背部出现皮疹,并伴有发热、头昏、恶心、呕吐等症状,并结合中医望闻问切四诊合参,即可明确诊断。

预后

一般预后

羊毛疔发病迅速,如果不及时治疗,则可能危及生命。而且,虽然针挑疗法可快速缓解症状,但治疗后可能复发,一般需经多次治疗,治疗过程较痛苦且容易遗留疤痕。

危害性

1、本病发病迅速,如果不及时治疗,则可能危及生命。

2、本病容易复发,经多次治疗后可能遗留疤痕。

治愈性

多数患者经及时有效地治疗后,可获得治愈。

复发性

本病具有较高的复发率。

预防

预防措施

羊毛疔是一种可以预防的疾病,预防措施主要包括保持皮肤卫生、避免皮肤损伤、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保持平和的心态以及合理饮食等。

1、保持皮肤清洁卫生,避免使用不良皮肤产品。

2、加强皮肤保护,防止皮肤破损。

3、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以提高免疫力。

4、保持平和稳定的心态,学会放松,避免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

5、清淡饮食,尽量避免过度食用油腻、辛辣刺激性食物。

饮食

饮食调理

羊毛疔患者应注意清淡饮食,可以适当多吃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的食物,避免吃一些油腻、辛辣刺激的食物,以促进皮损恢复。

饮食建议

1、适当多吃富含蛋白质的食物,比如鸡胸肉、瘦牛肉、金枪鱼、鲈鱼、豆腐、豆浆等。

2、适当多吃富含维生素的食物,比如菠菜、西兰花、苹果、草莓、橙子等。

3、保持足够的水分摄入。

饮食禁忌

1、避免食用油腻的食物,比如炸薯条、炸鸡、香肠、培根、腊肉等。

2、避免食用辛辣刺激的食物,比如麻辣火锅、麻辣烫等。

3、忌烟酒。

Copyright © www.bai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2023008180号-1

未经平台允许 不得私自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