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梴

李梴,字建斋(一作楗斋)。生活于明代嘉靖至万历年间(16世纪)。江西南丰人。明代著名儒医。与陈自明、崔嘉彦、严用和、危亦林、龚廷贤、龚居中、喻昌、黄宫绣、谢星焕并列为江西历史上十大名医。其兄李桥,为明代名进士,历任要职。
主要成就
代表作品
出生地
姓名
字
所在朝代
齐名
临床应用
明代名医李梴在癥积病症方面的理论临床实践贡献,认为李梴在癥积病因学上提出了大外感、“虚损生积”大内伤、大情致,以及医误成积的致病观。病机上继承前人理论基础上,进一步提出癥积早期多为阳虚寒凝,中晚期多为阴虚燥热结实的病机演化观。治疗上主张在调补脾胃,顾护阴精基础上,辨证寒热虚实之机,从血瘀、气结、痰凝三端论治。方药上创造倡导大七气汤、退黄丸、阿魏撞气丸、通玄二八丹、消块丸、增损五积丸、纂积丹等。
主要经历
早年因病学医,博览群书,有丰富的临床经验,行医于江两、福建两省。晚年,将其数十年积累起来的学术心得,撰成《医学入门》九卷,于明万历三年(元1575年)刊行问世。
人物简介
明代医家。字建斋,南丰(今属江西)人。少习儒,为邑痒生,负奇才。博览群书,常以儒理释医理,尝谓:“学者不深入易,则于死生之故不达,利济人物,终无把握。”遂立志于门经书之编纂,经四年之久,撰《医学入门》,内容论医学之基础理论、针灸、本草、各科证治,书中且搜集名医姓氏二百余人,简明实用,为读者所推崇,现有多种版本行世。
人物评价
明代医家李梴非常注重养生,提出了很多关于养生的观点,如养生抗衰老要以预防为主,应注重体质锻炼,以及用灸养生防病说、保养勿用药说以及不贪不躁不妄可以却未病而尽天年理论,对后人有很大启发。
后世影响
积病认识上,李梴承前启后,形成许多开创性观点,丰富了中医学在此类疾病上的理论思辨方法及其临床实践手段,完善补充了癥积病症的病因学认识。为后世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学术内容
李梴少习儒,为邑痒生,负奇才。青年时期因病学医,博览群书,勤于临床,医声斐然。常以儒理释医理,尝谓:“学者不深入易,则于死生之故不达,利济人物,终无把握。”晚年因感初学者苦无门径可寻,乃收集医书数十家,“论其要,括其词,发其隐而类编之”,经四年之久,著成《医学入门》,并于万历三年(1575)刊行于世。此书为初学中医者而撰,全书共7卷,首1卷。内容包括历代医家传略、保养、运气、经络、脏腑、诊断、针灸、本草、方剂,以及外感内伤病机、内外妇儿各科疾病证治等。书中且搜集名医姓氏二百余人,简明实用,为读者所推崇,流传较广,曾流传到越南。现有多种版本行世。该书主要特点有二:一是将多种古人著作重新合并分类,提取其精华而成;二是以《医经小学》为主要蓝本,用歌赋形式写作。《医学入门》的许多正文是用歌赋形式写作,但又以大量注文作补充说明,不仅汇集了各家学说,而且也阐明了作者自己独特的见解。
著作
撰成《医学入门》九卷,于明万历三年(元1575年)刊行问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