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匮要略心典

《金匮要略心典》,《金匮要略》注本,简称《金匮心典》。清代尤怡(在泾)纂注,撰于雍正七年(1729年)。尤氏研究仲景学说多年,有较深的学习心得,纂注时力求深入、得其典要,故以“心典”为书名。尤氏删去原书的最后3篇,注文阐析仲景原文精义、蕴旨,文笔简练,富有条理。对原文难以诠解之深奥词句,宁可缺略,不强予衍释,并能改正原文传写之误,删去后人不应增添之内容。可称是《金匮要略》注本中较受后世推崇的一种。
名称
异名
归属类别
成书年代
书评序言
徐序
今之称医宗者,则曰四大家。首仲景,次河间,次东垣,次丹溪。且曰仲景专于伤寒,自有明以来,莫有易其言者也。然窃尝考神农着本草以后,神圣辈出,立君臣佐使之制,分大小奇偶之宜。于是不称药而称方,如《内经》中所载半夏秫米等数方是已。迨商而有伊芳尹汤液之说,大抵汤剂之法,至商而盛,非自伊芳尹始也。若扁仓诸公,皆长于禁方,而其书又不克传。惟仲景则独祖经方而集其大成,远接轩皇,近兼众氏,当时着书垂教,必非一种。其存者有《金匮要略》及《伤寒论》两书,当宋以前,本合为一;自林亿等校刊,遂分为两焉。夫伤寒乃诸病之一病耳,仲景独着一书者,因伤寒变证多端,误治者众,故尤加意,其自叙可见矣。且《伤寒论》中一百十三方,皆自杂病方中检入,而伤寒之方,又无不可以治杂病,仲景书具在,燎如也。若三家之书,虽各有发明,其去仲景相悬,不可以道里计。四家并称,已属不伦,况云仲景专于伤寒乎?呜呼!是尚得为读仲景之书者乎?《金匮要略》,正仲景治杂病之方书也。其方亦不必尽出仲景,乃历圣相传之经方也,仲景则汇集成书,而以己意出入焉耳。何以明之?如首卷栝蒌桂枝汤,乃桂枝加栝蒌也;然不曰桂枝加栝蒌汤,而曰栝蒌桂枝汤,则知古方本有此名也。六卷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即桂枝加龙骨、牡蛎也;乃不别名何汤,而曰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则知桂枝汤为古方,而龙骨、牡蛎则仲景所加者也。如此类者,不可胜举。因知古圣治病方法,其可考者,惟此两书。真所谓经方之祖,可与灵素并垂者。苟有心于斯道,可舍此不讲乎?说者又曰,古方不可以治今病。执仲景之方,以治今之病,鲜效而多害。此则尤足叹者。仲景之方,犹百钧之弩也,如其中的,一举贯革;如不中的,弓劲矢疾,去的弥远。乃射者不恨己之不能审的,而恨弓强之不可以命中,不亦异乎?其有审病虽是,药稍加减,又不验者,则古今之本草殊也。详本草惟《神农本经》为得药之正性,古方用药,悉本于是。晋唐以后诸人,各以私意加入,至张洁古辈出而影响根据附,互相辩驳,反失本草之正传。后人遵用不易,所以每投辄拒。古方不可以治今病,遂为信然。嗟乎!天地犹此天地,人物犹此人物,若人气薄则物性亦薄,岂有人今而药独古也。故欲用仲景之方者,必先学古穷经,辨症知药,而后可以从事。尤君在泾,博雅之士也。自少即喜学此艺,凡有施治,悉本仲景,辄得奇中。居恒叹古学之益衰,知斯理之将坠,因取《金匮要略》,发挥正义,朝勤夕思,穷微极本,凡十易寒暑而后成。其间条理通达,指归明显,辞不必烦而意已尽,语不必深而旨已。虽此书之奥妙不可穷际,而由此以进,虽入仲景之室无难也。尤君与余有同好,属为叙。余读尤君之书而重有感也,故举平日所尝论说者,识于端。尤君所以注此书之意,亦谓是乎。
雍正十年壬子阳月松陵徐大椿叙
自序
《金匮要略》者,汉张仲景所着,为医方之祖,而治杂病之宗也。其方约而多验,其文简而难通。唐宋以来,注释阙如;明兴之后,始有起而论之者。迄于今,乃不下数十家,莫不精求深讨,用以发蒙而解惑。然而性高明者,泛骛远引,以曲逞其说,而其失则为浮;守矩者,寻行数墨,而畏尽其辞,而其失则为隘。是隘与浮者,虽所趣不同,而其失则一也。余读仲景书者数矣,心有所得,辄笔诸简端,以为他日考验学问之地,非敢举以注是书也。日月既深,十已得其七八,而未克遂竟其绪。丙午秋日,抱病斋居,勉谢人事,因取《金匮》旧本,重加寻绎。其未经笔记者补之,其记而未尽善者复改之,覃精研思,务求当于古人之心而后已。而其间深文奥义,有通之而无可通者,则阙之;其系传写之误者,则拟正之;其或类后人续入者,则删汰之。断自《脏腑经络》之下,终于《妇人杂病》,凡二十有二篇,厘为上中下三卷,仍宋林亿之旧也。集既成,颜曰《心典》,谓以吾心求古人之心,而得其典要云尔。虽然,刘氏扰龙,宋人刻楮,力尽心,要归罔用。余之是注,安知其不仍失之浮,即失之隘也耶?世有哲人,箴予阙失而赐之教焉,则予之幸也。
雍正己酉春日 饲鹤山人尤怡题于北郭之树下小轩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影响评价
成书背景
校注整理
流传版本
章节目录
卷上
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
痉湿病脉证治第二
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证治第三
疟病脉证并治第四
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第五
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
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第七
卷中
奔豚气病脉证治第八
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第九
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第十
五脏风寒积聚病脉证并治第十一
痰饮咳嗽病脉证治第十二
消渴小便不利淋病脉证治第十三
水气病脉证并治第十四
卷下
黄瘅病脉证并治第十五
惊悸吐衄下血胸满瘀血病脉证治第十六
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第十七
疮痈肠痈浸淫病脉证并治第十八
趺蹶手指臂肿转筋狐疝蛔虫病脉证治第十九
妇人妊娠病脉证治第二十
妇人产后病脉证治第二十一
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