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512药品信息查询平台

肝火

肝火是指由于肝的机能亢盛,产生的“火”超过人体正常承受度,演化为“火邪”。主因情志失调、饮食不节、热邪传至肝经所致。主要临床表现为头晕、面红、目赤、口苦、急躁易怒、便秘尿黄等。肝火影响广泛,传至其他脏腑产生多种病理变化,可分为肝火充斥三焦、肝火内扰胸脘、肝火动血、肝火扰魂、肝火上扰目窍、肝经风热上扰等型。常见于现代医学疾病的睡眠障碍、抑郁症、更年期综合征、多种头痛、高血压、脑出血、脑梗死、神经衰弱、功能性消化不良、胃下垂、反流性食管炎等疾病。

主要病因

情志失调、饮食不节、热邪传至肝经

发病部位

肝脏,腹部

就诊科室

中医科

常见症状

头晕、头痛、面红、目赤、口苦、胁肋疼痛、急躁易怒

检查项目

血常规、肝肾功能检查、激素测定、超声检查、CT、MRI、穿刺活检

重要提醒

有肝火者,应及时进行日常生活干预,学会调节自我情绪,饮食有节。

原因

总述

根据中医学脏腑及经络学说的观点,肝火的形成多与情志失调、偏嗜肥甘厚腻而化火、其他脏腑热邪传至肝经累及肝脏等有关。

症状起因

1、情志因素

情绪抑郁,导致肝疏泄功能受损,肝气停滞于中焦,气不能上行,久郁化为肝火;暴怒使肝气上行太过,上行的多余之气形成肝火。

2、饮食因素

平素饮食不节制,如摄入高脂肪、高糖、辛辣刺激食物,过量饮酒等容易在体内生“湿”生“热”,进而郁化为肝火。

3、热邪传至肝经

根据中医经络学说,人体的经络是互相关联的,若其他脏腑遭受热邪侵袭,可循经而行传至肝经,进而影响肝脏,化生肝火。

常见疾病

抑郁症、更年期综合征、偏头痛、紧张型头痛、高血压、神经衰弱、梅尼埃病、脑出血、脑梗死、功能性消化不良、胃下垂、反流性食管炎等。

就医

急诊(120)指征

1、突发头痛、眩晕,甚至晕厥;

2、突然出现口齿不清或口舌歪斜;

3、突然感到一侧面部麻木或出现肢体活动障碍;

4、情绪突然变化,神志不清;

5、出现其他危急的情况。

以上均须及时拨打急救电话或急诊处理。

门诊指征

1、长期出现头痛、头晕、面红目赤、口苦、急躁易怒;

2、伴耳痛、耳鸣、耳聋、耳道流脓流血;

3、伴失眠多梦、便秘尿黄;

4、伴胸肋有灼热感、疼痛,咳嗽、咳痰等;

5、伴发热、口渴等;

6、伴其他症状。

以上均须及时就医。

就诊科室

症状危及者,应立即到急诊科进行处理。病情平稳者,可及时于中医科就诊。

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患者可能需要进行血常规、肝肾功能等多种抽血检查,注意检查前一晚10点后禁食,次日清晨空腹抽血。

3、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4、近期或长期服用一些药物,可携带药盒。

5、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6、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医生可能问患者哪些问题

1、您出现头晕、头痛的情况多久了?

2、您还有其他不舒服的症状吗?

3、您既往有什么基础疾病?

4、您平时情绪怎么样?是否经常处于抑郁状态或容易发脾气?

5、您平时喜欢吃什么?

6、您是否去过其他医院?接受过治疗吗?

患者可以问医生哪些问题

1、我为什么会出现这些症状?是肝火吗?

2、我必须要喝汤药吗?有什么中成药可以代替吗?

3、可以治好吗?还会再发吗?

4、我生活中应该注意些什么?

5、我是否需要复查?多久一次?

日常

护理原则

良好的日常生活管理有利于更好地发挥治疗效果,缓解或控制症状,以促进康复。

心理护理

1、保持心态平和,多外出走动,与信任的人交多流。

2、家属和朋友应该多关心患者,使其感受到来自家人和朋友的关爱。

用药护理

遵医嘱坚持用药。中药通常见效较慢,且治疗后仍需服药巩固。

生活管理

1、生活要有规律,改善不良生活习惯,如熬夜、吸烟等。

2、进行打太极拳、练气功、做五禽戏等运动,有利于增强体质。

3、室内温度宜偏低,相对湿度宜偏高。

病情监测

注意患者情绪变化,观察其有无头晕、头痛、口苦、胸胁疼痛等表现。

复诊须知

遵医嘱定期复查,患者复诊时需携带上次就诊的病历、相关检查结果及药方,以便医生更好地了解病情,适度调整药方。

检查

预计检查

医生除了对患者进行望闻问切等体格检查外,还可根据患者情况进行血常规、肝肾功能检查、激素测定、超声检查、CT、MRI、穿刺活检等。

体格检查

可通过中医的望闻问切四诊合参检查,包括观察患者的情况、仔细询问患者病史、进行脉诊等。必要时,还可根据情况进行西医的血压测量、神经系统检查等相关体格检查。

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

了解血液浓度变化及有无感染、炎症等。

2、激素测定(女性)

包括卵泡生成激素、黄体生成激素、雌二醇、孕酮、睾酮、泌乳激素测定等,有助于了解女性患者的激素水平及周期性变化。

3、肝肾功能检查

以明确患者肝肾功能。

4、其他

包括尿常规、便常规、血清电解质等检查,以进一步明确患者身体状况。

影像学检查

1、超声检查

可帮助明确患者甲状腺、乳腺、肝胆、子宫及卵巢的情况,以排除器质性病变。

2、CT检查

患者接受CT检查时,不要佩戴金属耳环、耳钉、项链等饰品。颅脑CT有助于明确患者是否存在脑部疾患。

3、MRI(核磁共振)检查

可进一步帮助医生明确患者病情。

病理检查

医生可能建议部分患者进行相关的穿刺活检等病理学检查,以排除癌变。

治疗

预计治疗

肝火的治疗主要是清肝泻火,不同的证型治疗原则会有所差异。如肝火充斥三焦治以苦寒直折,清肝泻火;肝火内扰胸脘治以宣泄肝火;肝火动血治以清肝平肝,凉血止血;肝火扰魂治以凉肝清火,敛肝魂;肝火上扰目窍治以清热解毒,泻肝明目;肝经风热上扰治以平肝熄风,清热活血,补益肝肾。

治疗方法

1、肝火充斥三焦

龙胆泻肝汤加减。常用中药为龙胆草、柴胡、泽泻、车前子、木通、生地黄、当归尾、炒栀子、黄芩、甘草等。

2、肝火内扰胸脘

栀子豆豉汤加减。常用中药为山栀子、香豆豉、川楝子、橘叶、竹茹、芦根等。

3、肝火动血

化肝煎加减。常用中药为白芍、青皮、陈皮、丹皮、山栀子 、贝母、泽泻、生地黄、玄参、白茅根等。

4、肝火扰魂

当归芦荟丸加减。常用中药为羚羊角、山栀子、生地黄、龙胆草、芦荟、木通、丹参、青黛、薄荷等。

5、肝火上扰目窍

羚羊角散加减。常用中药为羚羊角、黄芩、升麻、甘草、车前子、决明子等。

6、肝经风热上扰

天麻钩藤饮加减。常用中药为天麻、钩藤、石决明、黄芩、栀子、川牛膝、益母草、杜仲、桑寄生、夜交藤、茯神等。

症状

分类

根据肝火侵袭的脏腑部位,可分为肝火充斥三焦、肝火内扰胸脘、肝火动血、肝火扰魂、肝火上扰目窍、肝经风热上扰等型。

1、肝火充斥三焦

表现为胁部胀满、口苦、眼睛红,耳聋、耳肿等,部分患者可出现小便夹带浑浊分泌物。女性患者还可出现阴部红肿、阴痒、白带增多等症。

2、肝火内扰胸脘

表现为吃东西后感觉不能消化,堵在胃中或咽喉处,口苦、泛恶心,常烦躁懊恼,脉弦等。

3、肝火动血

表现为烦热、胁痛,甚至出现咳血、呕血、吐血、鼻出血,舌红、苔黄、肝弦数等。部分患者还可自觉胃部痛而感觉有积气。

4、肝火扰魂

可有失眠、神色呆滞,有时则会惊狂叫喊,不吃饭、不饿、不大便,脉弦数。部分患者还可出现肢体强硬,像是发羊癫疯或者头顶像是热气弥漫,神色灰蒙等症。

5、肝火上扰目窍

主要表现为眼睛突然暴发红肿或生疮、疼痛,睁不开眼,看不清等。

6、肝经风热上扰

眩晕头痛,面红目赤,口苦咽干,心烦易怒,尿赤便干,舌质红或红绛,脉弦有力。严重者可表现为口眼歪斜、口齿不清、半身不遂、偏身麻木等。

典型表现

肝火主要表现为头晕、头痛、面红、目赤、口苦、口干咽疼、胁肋疼痛、急躁易怒、便秘尿黄等。

诊断

诊断原则

通常医生根据望闻问切即可确诊。诊断时应注意患者的情绪变化。必要时还可结合血常规、肝肾功能检查、激素测定、超声检查、CT、MRI、穿刺活检等辅助检查来明确病因,帮助判断病情。

鉴别诊断

1、心火

分虚实两种,虚火表现为低热、盗汗、心烦、口干等;实火表现为反复口腔溃疡、口干、小便短赤、心烦易怒等。

2、肺火

主要表现为干咳无痰、痰中带血、咽疼音哑、潮热盗汗等。

3、胃火

分虚实两种,虚火表现为轻微咳嗽、饮食量少、便秘、腹胀、舌红、少苔;实火表现为上腹不适、口干口苦、大便干硬。

4、肾火

主要表现为头晕目眩、耳鸣耳聋、发脱齿摇、睡眠不安、五心烦热、形体消瘦、腰腿酸痛等。

预后

一般预后

本病的转归与预后,与病因、病情的轻重,诊治是否及时、得当等因素有关。

危害性

1、肝火除肝脏外,还可波及多个脏腑,严重者可出现发狂或呕血、咯血、吐血等表现。

2、肝火若不及时干预治疗,发展为气阴两虚证,可导致元气大伤,出现低热、手足心灼热、自汗盗汗、神倦、食少、口干舌燥等虚热症状。

治愈性

病情较轻者,经及时诊断并治疗,一般可治愈。若失治误治,病情较重,可造成症状反复、绵延不愈,需长期调理。

治愈率

多数轻症患者经及时有效地治疗后,可获得治愈。

复发性

治疗后,若患者仍存在情绪失调、饮食不节等情况,则可能再次引起肝火。

预防

预防措施

预防肝火主要为增强体质,调节情志。

1、调摄精神,保持心情舒畅,避免不良情志刺激。积极参加参加社交活动,力所能及地做好日常工作。

2、饮食有节,定时定量,以清淡为主,少食辛辣、高热量食品。

3、加强锻炼,如散步、慢跑、练太极拳、八段锦等。

4、起居有时,顺应季节变化,干燥冬季酌情使用加湿器。

饮食

饮食调理

科学合理的饮食可保证机体功能的正常运转,起到辅助控制病情,维持治疗效果,促进疾病康复的作用。

饮食建议

以清淡饮食为主,应服用微、性凉与平的食物,同时保持适量热量、蛋白质、高维生素、低盐和低脂饮食。如荞麦、小米、黑米、玉米、燕麦、脱脂牛奶、豆浆、豆腐、海蜇皮、海带、甲鱼、紫菜、牡蛎、鲫鱼、刀鱼、胡萝卜、茼蒿菜、马齿苋、冬瓜、芹菜、莲藕、莴笋、苦瓜、平菇、银耳、蘑菇、黑木耳、松子、莲子、花生、葛根粉、菊花、玉米须、柠檬、桑葚、苹果、橙子等。以下药膳仅供参考。

1、可用桑白皮、山栀子煎水代茶饮,以清泄肝火。

2、选用菊花开水冲泡,代茶饮,有清肝明目之功效。

饮食禁忌

1、忌辛辣刺激性食物,忌过量饮酒。

2、避免高热量食品,如肥肉、动物内脏、油炸食品等。

3、尽量避免高盐饮食。

Copyright © www.bai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2023008180号-1

未经平台允许 不得私自转载